采芡

猬毛苍苍磔不死,铜盘矗矗钉头生。

吴鸡斗败绛帻碎,海蚌抉出真珠明。

磨沙漉水莩壳滑,斫桂煮釜风波声。

齿如编贝嚼明月,曼倩不复饥肠鸣。

莫论一斛贵与贱,堂上狼藉无由行。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采芡》,通过对采芡过程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首句“猬毛苍苍磔不死”,形象地比喻芡实坚韧的外壳,如同刺猬的硬毛般难以穿透;“铜盘矗矗钉头生”则形容芡实密集如钉,需用力才能分开。接下来,“吴鸡斗败绛帻碎”暗示了采摘时的热闹场景,如同斗鸡比赛一般激烈;“海蚌抉出真珠明”则以珍珠比喻芡实的洁白,寓意其珍贵。

“磨沙漉水莩壳滑”写出了清洗芡实的艰难,漉水的动作如同磨砂般费力;“斫桂煮釜风波声”则描绘了煮芡实时的沸腾景象,仿佛能听到波涛之声。诗人以“齿如编贝嚼明月”形容品尝芡实的满足感,连牙齿都像编贝一样洁白,咀嚼时仿佛在品味月亮的清辉。

最后两句“曼倩不复饥肠鸣”暗指诗人沉浸在劳动成果的享受中,不再感到饥饿;“莫论一斛贵与贱,堂上狼藉无由行”则表达了对劳动价值的肯定,不论芡实价格高低,眼前一片狼藉的丰收景象已足以让人忘却贫贱,无法前行,足见其喜悦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示了采芡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富有生活气息和哲理意味。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金山芷芝二僧携茗见访

一游江山上,日日吟不足。

双锡忽来过,衣霜带初旭。

况能持茗具,向此烹新绿。中?水若饴,北焙花如粟。

还将尘虑涤,自愧冠缨束。

何以报勤勤,驰奴扣云谷。

形式: 古风

金陵与张十二传师赏心亭饮

但嗟识君迟,不恨春风恶。

风恶舟未前,置酒共谈谑。

渔歌还浦头,斜日下洲角。

明朝渡江去,相望便成昨。

形式: 古风

金陵有美堂

李白爱山如洛阳,三杯为歌愁日长。

废基台殿不可识,玉燕旧栖王谢堂。

公来碧瓦起栋宇,罗列图画牙作床。

池头古月城下江,照见万里冰雪光。

江流不尽月不死,寒浪素影东西翔。

愿公乐此殊未央,慎勿区区思故乡。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金陵怀古

秦莫恃栈阁,吴莫恃堑江。

不能恃以德,二国竟亦降。

迩来屡兴废,由险轻万邦。

谁知荒凉城,空存如刳腔。

我今经其下,吊古语愧哤。

嗟哉石头潮,助怒常舂撞。

形式: 古风 押[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