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荆南王君行牧斋

千斤黑牸将黄犊,八岁山童手坚竹。

呵牛行前童御之,坤艮为谦直初六。

夷山入地山已庳,微阴更在山之麓。

观爻玩象谦复谦,不待占辞意先足。

姬公作繇更何言,利用直堪航四渎。

虽然用著体未明,后学相寻谁与告。

拳拳鲁叟重抽关,此路欲行须自牧。

有如子稚母更柔,弭耳阿童惟所逐。

晓随鞭影上冈峦,暮载歌声返茅屋。

不知身大童子小,但觉气和情性熟。

王郎于我丈人行,少秉谦爻晚尤笃。

自称身是牧牛人,不向天家请官粟。

书来蜀道告我言,牧事年来有条目。

成时直到东家矩,造端先自西邻牿。

邪闲诚存定章程,石确龙潜防反覆。

已将四语了卿法,更用一言从我卜。

我生冉冉向无闻,此事骎骎下乔木。

三年道路寡师友,万里奔驰妨诵读。

角羁闻道老无成,此语最悲那可复。

急须水落下夔门,走向牧斋听一曲。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乡村牧童的生活场景,以寄题荆南王君的行牧斋为背景。诗人通过“千斤黑牸”与“八岁山童”的对比,展现出农耕生活中的力量与纯真。"呵牛行前童御之",形象生动地描绘出牧童驾驭牛群的情景,象征着谦逊与勤劳。接着,诗人借用《易经》中的“坤艮为谦直初六”,寓言般地阐述了谦虚的重要性。

诗中提到的“夷山”、“微阴”等自然景象,暗示着生活的起伏与变化,而“观爻玩象谦复谦”则表达了对王君持守谦逊品格的赞赏。诗人感叹姬公的卦象已经足够明确,但仍提醒王君要亲自实践,自我引导。

接下来,诗人以母子关系比喻,强调自我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王君对谦逊之道的深入理解和实践。他自比为牧童,不求官禄,只愿遵循自己的原则。王君的牧事井然有序,从驯牛到制定规则,都显示出他的智慧和决心。

诗人感慨自己在追求学问的道路上缺乏师友指导,而王君的成就让他感到羡慕。最后,诗人表达了对王君的敬仰,希望能在他的牧斋聆听教诲,如同急流勇进般寻求知识的提升。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牧童生活为线索,寓言深刻,赞美了谦逊、实践和自我教育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知识追求的渴望。

收录诗词(1487)

项安世(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常山县

常山县东足可惜,山光半紫溪全碧。

柳屿阴中轧轧车,桑畴径里青青麦。

溪流终日伴人行,隔岸青山唤得应。

石季伦家新步障,李将军画小围屏。

多情小艇招贤渡,载我溪南看山去。

黄昏我宿溪自行,只有青山伴人住。

形式: 古风

得句

平生为斯文,思极心欲破。

得句如得官,欢喜不能奈。

绕床行百匝,如觉此身大。

昔我得官时,悠然但高卧。

形式: 古风 押[个]韵

欸乃歌

霭乃出深树,湘山日落时。

若非尧女哭,即是楚臣啼。

形式: 五言绝句

菱浦谣

绵绵千丈丝,就此一寸的。

但愿的成莲,莫教莲蒂薏。

形式: 五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