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仲和尚石

怪石千寻开色相,不将一苇渡沧溟。

只身天地作禅字,一念菩提即佛经。

锡杖未悬非故体,袈裟不替是真形。

本来忘语肝肠在,喜听潮音礼上清。

形式: 七言律诗

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梁文仲和尚与怪石的意象,展现了其超凡脱俗的修行境界和对佛法的深刻理解。诗中“怪石千寻开色相”一句,以怪石高耸入云,象征着和尚的修行之路艰难而深远,同时也寓意着其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邃。“不将一苇渡沧溟”,则表达了和尚不依赖外物,独自面对修行的挑战,体现了其坚定的意志和独立的人格。

“只身天地作禅字,一念菩提即佛经”两句,进一步强调了和尚与天地合一的修行状态,以及他心中所怀的佛性。这里的“禅字”和“佛经”不仅是文字的载体,更是修行者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和精神追求的体现。通过“一念”即可达到“菩提”,意味着在和尚的心中,每一刻都是修行的时刻,每一念都蕴含着佛性的光芒。

“锡杖未悬非故体,袈裟不替是真形”则揭示了和尚修行的本质,锡杖和袈裟虽是修行的象征,但真正的修行在于内心的转变和对真理的追求,而非外在形式的变化。这表明和尚已经超越了物质和形式的束缚,达到了心灵的自由和纯净。

最后,“本来忘语肝肠在,喜听潮音礼上清”表达了和尚在忘却言语的同时,依然保持着对宇宙自然之音的倾听和敬畏之心。这种境界不仅体现了他对自然的亲近和理解,也暗示了他在修行过程中对宇宙真理的领悟和崇敬。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和尚独特的修行之道和对佛法的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230)

张嗣纲(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少怀大志,及长,闭户潜修,于经史外,更习《六韬》《三略》。明神宗万历十六年(一五八八)、二十二年(一五九四)、二十五年(一五九七)连中三榜武魁。按例,官拜新安南头参将,年八十有五而卒。有《戈馀诗草》二卷。事见民国《清远县志》卷一〇

  • 字:效忠
  • 籍贯:清远

相关古诗词

送卢章侯年丈罗定应试

弯孤策杖耀威风,名冠时流自不同。

幕府定应虚左席,诸曹何敢望前戎。

拟将长技穿杨绿,况复精忠贯日红。

此去纪昌知遇早,看君千骑即飞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题崇先兄齿德荣褒寿册

奕世衣冠旧有声,长生期与赤松盟。

天恩高厚龙章重,仙侣逍遥鹤发轻。

阆苑尊开倾玉液,蓬瀛筵设列金茎。

明廷百岁褒人瑞,凤诏于今已到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喜崇鉴弟捷报

昨夜金星灿紫微,何来捷报马如飞。

群才竞拟标黄榜,仲子能先竖赤旗。

最喜秋香生梓里,应知春色满皇畿。

今朝暂醉槐黄酒,指日还看柳染衣。

形式: 七言律诗

寄贵宁兵宪油铭二兄

炎天万里隔黔阳,云树音书滞一乡。

花萼春深应秀丽,雁鸿秋好欲翱翔。

君耑南镇兵权重,我倦西游剑气长。

闻道靖苗需猛士,可能推毂绿沉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