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第题青龙寺僧房

千蹄万毂一枝芳,要路无媒果自伤。

题柱未期归蜀国,曳裾何处谒吴王。

马嘶春陌金羁闹,鸟睡花林绣羽香。

酒薄恨浓消不得,却将惆怅问支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众多的马蹄车轮中只有一枝花儿显得珍贵,但在重要的路口没有引荐之人,花朵也只能独自哀伤。
在柱子上题字并未期望能回到蜀国,拖着衣襟又该去哪里拜见吴王呢?
马儿在春天的小路上嘶鸣,金饰的马具喧闹,花丛中的鸟儿沉睡,羽毛散发着香气。
酒味淡薄却愁绪浓重,无法消除,只能带着惆怅去询问知心的人。

注释

千蹄万毂:形容车马众多,繁华的景象。
一枝芳:一枝美丽的花,象征珍贵或独特的人才。
要路无媒:重要的路口没有引荐者,比喻缺少机会或推荐人。
果自伤:果然独自悲伤。
题柱:古代人在旅途中常在驿站的柱子上题诗留念,这里指寻求出路。
归蜀国:典故,指有志未酬,想回归故乡或实现抱负。
曳裾:拉起衣襟,古代表示恭敬的动作,这里指求见权贵。
何处谒吴王:不知道该去哪里拜见吴国的君主,象征迷茫和无助。
春陌:春天的田间小路。
金羁:金色的马具,象征豪华。
绣羽:形容鸟儿美丽的羽毛。
支郎:对知己或朋友的称呼,这里指诗人倾诉的对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独特的意境,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物情感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怀念。开篇“千蹄万毂一枝芳”表明了春天到来,草木复苏,但这种生机勃勃并未能带给诗人欢愉,因为“要路无媒果自伤”,这反映出诗人的孤独和哀伤,没有人能够理解或分享他的感受。

“题柱未期归蜀国”暗示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但他还没有决定何时启程。接着“曳裾何处谒吴王”则是诗人在想象中寻找一个可以倾诉心事的地方,虽然这可能是一个虚幻的愿望。

“马嘶春陌金羁闹,鸟睡花林绣羽香”两句生动地描写了自然界中的景色。马儿在春天的小道上嘶鸣,金色的马嚢闪耀着光辉;而鸟儿则沉浸于花林中,羽毛散发着淡淡的清香。这不仅是对眼前美好景象的描绘,也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宁静与平和。

最后,“酒薄恨浓消不得,却将惆怅问支郎”则表达了诗人面对无法排遣的情感,用浅淡的酒意图消解浓重的哀愁,但终究还是要向那位“支郎”倾诉自己的忧伤。这里的“支郎”可能是一个可以信赖的朋友,或者是诗人心目中的一种理想听众。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界和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精神状态,是一篇深含哲理且情感丰富的作品。

收录诗词(374)

韦庄(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 字:端己
  • 籍贯: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
  • 生卒年:约836年- 约910年

相关古诗词

与东吴生相遇

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

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

贫疑陋巷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

且对一尊开口笑,未衰应见泰阶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山墅闲题

逦迤前冈压后冈,一川桑柘好残阳。

主人馈饷炊红黍,邻父携竿钓紫鲂。

静极却嫌流水闹,闲多翻笑野云忙。

有名不那无名客,独闭衡门避建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不出院楚公

一自禅关闭,心猿日渐驯。

不知城郭路,稀识市朝人。

履带阶前雪,衣无寺外尘。

却嫌山翠好,诗客往来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不寐

不寐天将晓,心劳转似灰。

蚊吟频到耳,鼠斗竞缘台。

户闇知蟾落,林喧觉雨来。

马嘶朝客过,知是禁门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