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幕山访南宋宫入斜(其四)

赋罢游仙赋梦华,青山曲处玉钩斜。

空馀禾黍迷春燕,无复棠梨散暮鸦。

鹦鹉楼台非故国,凤凰宫阙又谁家。

更怜竺国双经匣,开落冬青一树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鉴赏

这首清代文静玉的《六幕山访南宋宫入斜(其四)》描绘了一幅访古探幽的场景。首句“赋罢游仙赋梦华”,诗人以游仙和梦境为引,暗示了对历史遗迹的追寻与怀旧之情。接下来,“青山曲处玉钩斜”描绘了山势蜿蜒,宫殿遗迹隐匿在青翠之中,犹如玉钩斜挂,富有诗意。

“空馀禾黍迷春燕,无复棠梨散暮鸦”两句,通过春燕误入荒芜的禾黍田,以及暮鸦不再栖息在棠梨树上,形象地展示了昔日宫廷的衰败与寂寥。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南宋王朝昔盛今衰的感慨。

“鹦鹉楼台非故国,凤凰宫阙又谁家”进一步强调了眼前的景象已非往日繁华,令人难以辨识这是哪个时代的遗迹,流露出物是人非的沧桑感。

最后,“更怜竺国双经匣,开落冬青一树花”以冬青树上的花朵开放与凋零,象征着历史的轮回,同时也暗含了对佛法长存的寄托,增添了诗的哲理意味。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南宋宫遗址的荒凉,寓言历史变迁,情感深沉而富有哲思。

收录诗词(16)

文静玉(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修明怨

修明与夷光,二女同入宫。

宫中各妍妙,并蒂双芙蓉。

如何姑苏台,惟说西施好。

但见西施娇,不觉西施老。

舞亦西施舞,歌亦西施歌。

蛾眉不见赏,寂寞归山阿。

红颜难保恩,玉颜难免妒。

后来江采蘋,亦有《楼东赋》。

形式: 古风

银河篇寄颐道主人汉皋

六月银河云影碧,八月银河露华白。

金风微动晚凉生,最觉分明秋七夕。

七夕银河分外明,青天不许片云行。

璇宫夜静支机石,微觉珊珊静有声。

画屏光冷销银烛,案户横斜还络角。

花阴深处倚阑干,罗衣单薄人如玉。

红墙宛转鹊桥秋,知有天涯望远愁。

天际归舟何日到,莫教织女望牵牛。

形式: 古风

孙节妇诗

节母程,嫔于孙,阅六载,琴瑟敦。

夫夭亡,妾无子,死从夫,生何恃。

堕楼不死神扶持,投缳复被旁人知。

舅姑来,向妇泣,两叔未娶亲发白,汝夫不幸归黄泉,汝宜代夫尽子职。

舅姑言终妇泪流,妇敢先死贻亲忧。

良人地下姑少待,此身暂为双亲留。

下抚两叔,上持舅姑。

数年月照罗帏孤,夫已墓木拱,妾亦泪眼枯。嗟哉!

两叔相继殁,舅姑心摧妇泣血。

所遭竟如此,天心讵可测。

鬻我嫁时钗,开我镂金箱,为翁置妾延烝尝。

叔生未几翁姑亡,孤嫠吊影增凄凉。

族中鬼■凭陵久,茕茕衰门妾独守。

叔长娶妇妇举男,妾抱字之夫有后。

画荻丸熊心力瘁,儿年十八游伴水。

儿游泮水母心喜,可见舅姑夫子矣。

六十八年完节身,生固非生死非死。

呜呼,立孤难,死节易,婴与杵,当年事。

处易不得乃处难,请看桐乡节母茹荼志,巾帼须眉固无异。

形式: 古风

秦沟粉黛砖砚歌

南唐砚山不可见,人间犹剩南唐砚。

香姜铜雀久销沈,幻出秦宫云一片。

六国蛾眉竞晓妆,歌台舞殿起阿房。

星荧明镜骊山远,涨腻凝脂渭水香。

四围错落珠玑细,粉晕斑斑黛痕翠。

临波想见卷衣人,玉姜艳逸文馨丽。

深锁长门卅六年,鱼膏银海閟重泉。

御沟空照秦时月,春水流花冷暮烟。

楚人一炬悲焦土,留得残砖碧苔古。

建业文房好护持,钟山小隐风流主。

金镂应填绝妙词,新声曾谱恨来迟。

红罗亭榭瑶光殿,知付娥皇付保仪。

一行题跋忠宣笔,昆刀细划龙山雪。

早春独殿赋梅花,不碍广平心似铁。

何处香花识旧墩,百年流转到清门。

松烟寒滴蟾蜍泪,兰篆红销晰蜥蜴魂。

秦台未到吹箫处,秦山尚有宫人墓。

澄心堂纸玉管毫,夜镫还写《阿房赋》。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