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倅德兴平江官满有诗见寄次韵以叙老怀惜别之意

不奈飞埃点素衣,惊霜须鬓落全稀。

隔帘初听黄鹂语,举盏那催画鹢归。

就使渊明频日醉,能争伯玉几年非。

持竿欲老长城去,分我临流半坐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无法忍受飞扬的尘埃沾染素白的衣服,满头霜白的头发几乎掉光了。
隔着窗帘初次听到黄鹂的鸣叫,端起酒杯怎能催促画船归去。
就算陶渊明天天沉醉,又能阻止几年的时光流逝呢。
手持钓竿想要在长城边的老年生活度过,能否分给我一半靠水的岩石坐下?

注释

飞埃:飞扬的尘埃。
素衣:白色的衣物。
惊霜:形容霜白的头发。
画鹢:装饰华丽的船只。
渊明:陶渊明,东晋诗人。
伯玉:陆机,字伯玉,西晋文学家。
持竿:手持钓竿。
长城:泛指边关或长距离的防御工程。
临流:面对流水。
半坐矶:半坐在水边的岩石上。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郑倅的作品,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惜别的情感。诗中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

"不奈飞埃点素衣,惊霜须鬓落全稀。"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画面,轻盈的尘土覆盖在简单素净的衣服上,头发被早晨的霜冻湿透了,这些细节形象地表达了时光易逝、人事无常的情感。

"隔帘初听黄鹂语,举盏那催画鹢归。" 诗人通过隔着窗帘听到黄鹂的叫声,以及举杯邀请朋友共饮,借以表达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就使渊明频日醉,能争伯玉几年非。" 这两句中,诗人提到东晋名士嵇康(字渊明),他常常酩酊大醉,以此来比喻自己也愿意沉浸在与朋友共度的美好时光中,就像嵇康那般不计较量年华。

"持竿欲老长城去,分我临流半坐矶。"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和现实中的无奈。他想象着自己将来老了,手持钓竿,到那遥远的长城边去垂钓,而现在只能与朋友在流水旁半坐半倚,感叹时光易逝,难以留住。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内心情感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收录诗词(226)

仲并(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俞宪生辰(其一)

北固楼前万顷秋,月明风定大江流。

从来此地多英杰,果有奇才副简求。

秀气一天开夜色,威名千里驾潮头。

山川长在人难老,应抱文章入相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俞宪生辰(其二)

淮南持斧功成后,瓯粤乘轺喜暂临。

使者英标衣蹙绣,近臣新渥带横金。

三山气入中秋好,八郡香焚晓雾深。

已为黎元开寿域,可无椿岁慰人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祝子权见寄时欲卜居合溪飞云寺

环堤风涨雨溪深,半岭云飞一院阴。

三径定回俗士驾,百年今见故人心。

时危天地烽尘满,岁晚江湖客病侵。

他日青云各回首,向来黄阁子知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胡枢密生辰(其二)

借箸从容汉子房,平生书奏几封囊。

少辞天上风云会,便觉壶中岁月长。

调鼎望公非一日,草玄与我见诸郎。

云何整顿乾坤手,漫隔三年鹓鹭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