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愚溪

意行到愚溪,竹舆鸣担肩。

冉溪昔居人,埋没不知年。

偶托文字工,遂以愚溪传。

柳侯不可见,古木荫溅溅。

罗氏家潇东,潇西读书园。

笋茁不避道,檀栾摇春烟。

下入朝阳岩,次山有铭镌。

藓石破篆文,不辨瞿李袁。

嵌窦响笙磬,洞中出寒泉。

同游三五客,拂石弄潺湲。

俄顷生白云,似欲驾我仙。

吾将从此逝,挽牵遂回船。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来到愚溪边,竹制的车轮在肩头鸣响。
这里曾住着冉溪的人,他们的踪迹已消失,岁月无从知晓。
偶然间凭借文字技艺,愚溪因此流传下来。
柳侯的身影已不可见,只有古木下的溪水声声作响。
罗氏家族在潇水东岸,潇水西岸则是他们的读书之地。
竹笋生长不避道路,檀香楠木在春天的雾气中摇曳。
泉水向下流入朝阳岩,次山上有铭文刻记。
青苔覆盖的石头上,篆文模糊难辨,瞿、李、袁的名字也难以识别。
深洞里回荡着笙磬般的水声,冷冽的泉水从中流出。
与三五好友一同游览,我们拂拭石头,聆听潺潺流水。
忽然间,白云涌现,仿佛要载我们飞升成仙。
我决定从此地离去,但美景使我舍不得,只好拉船返回。

注释

愚溪:一条溪流的名字。
竹舆:竹制的轻便车辆。
埋没:消失,被遗忘。
文字工:指通过文字技艺。
柳侯:可能指柳宗元,唐代文学家。
溅溅:形容溪水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游愚溪》,描绘了作者游览愚溪时的所见所感。诗中,诗人乘坐竹舆,沿途听到担夫的吆喝声,感叹昔日冉溪居民已无从寻觅,仅因文才而使愚溪得以流传。诗人提及柳侯(可能指柳宗元,他曾贬谪至永州,有《愚溪诗序》),古木下的溪流潺潺作响,罗氏家族的读书之地也显得宁静雅致。沿途的竹笋生机勃勃,泉水清凉,洞穴中回荡着如笙磬般的响声。

在与三五好友一同游玩时,诗人被眼前的美景吸引,仿佛置身仙境。他甚至产生了飘然仙去的念头,但最终还是被美景挽留,不舍离去。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了愚溪的自然之美和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2359)

黄庭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字:鲁直
  • 号:山谷道人
  •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 生卒年:1045.8.9-1105.5.24

相关古诗词

琼芝轩

卓仙在时养琼芝,深根固蒂活人命。

憧憧来问此何草,但告渠是唐婆镜。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敬]韵

答子勉三首(其二)

惊人得佳句,或以傲王公。

处士还清节,滑稽安足雄。

深沉似康乐,简远到安丰。

一点无俗气,相期林下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答王晦之见寄

临西风,动商歌。

故人别来少书信,为问故人今若何。

白云濛濛迷少室,明月耿耿照秋河。

可怜此月几回缺,空城每见伤离别。

邮筒朝解得君诗,读罢凉飙夺炎热。

嗟乎晦之遣词,长于猛健,故意淡而孤绝。

有如怒流云山三峡泉,乱下龙山千里雪。

大宛天马嘶青刍,神俊照人绝世无。

自言欲解羁衔去,不能帖耳驾盐车。

朝登商山采三秀,暮上缑岭追双凫。

纷纷黄口争粟粒,君用此策固未疏。

但恐高才必为一世用,虽有潺湲不得钓,空旷不得锄。

西风酌酒遥劝君,好去齐飞鸾凤群。

穷山远水乃是我辈事,荷锄把钓听子入青云。

形式: 古风

答王道济寺丞观许道宁山水图

往逢醉许在长安,蛮溪大砚磨松烟。

忽呼绢素翻砚水,久不下笔或经年。

一日踏门撼门钮,巾帽攲斜犹索酒。

举杯意气欲翻盆,倒卧虚樽将八九。

醉拈枯笔尝墨色,势若山崩不停手。

数尺江山万里遥,满堂风物冷萧萧。

山僧归寺童子后,渔伯欲渡行人招。

先君笑指溪上宅,鸬鹚白鹭如相识。

许生再拜谢不能,乃是天机非笔力。

自陈精力初未衰,八幅生绢作四时。

蚤师李成最得意,什袭自藏人已知。

贵人取去弃墙角,流落几姓知今谁。

大梁画肆阅水墨,四图宛然当物色。

自言早过许史门,常卖一声偶然得。

雨雪涔涔满寺庭,四图泠落让丹青。

往来睥睨谁比数,十万酬之观者惊。

客还次第阅春夏,坐见岁序寒峥嵘。

王丞来观叹唧唧,亦如我昔初见日。

新诗雌黄多得实,信知君家有摩诘。

我持此图二十年,眼见绿发皆华颠。

许生缩手入黄泉,众史弄笔摩青天。

君家枯松出老翟,颇似破屏有骨骼。

一时所弃愿爱惜,不诬方将有人识。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