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敕放迁益部临行赋诗》由唐代僧人法琳所作,通过诗中的内容,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面对被放逐的命运时的坚韧与正直。
“仆秉屈原操,不探渔父篇。” 这两句诗以屈原自比,表达了诗人坚守高洁品质的决心,不效仿渔父的隐逸,意在表明自己不会放弃追求真理和正义。
“问言蓬转者,答言直如弦。” 这里以“蓬转者”比喻那些随波逐流、没有定见的人,而诗人则坚定地回答说自己的心性如同琴弦一般直率,不为外界的风向所动摇,展现出其内心的刚毅与忠诚。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凸显了诗人面对逆境时的坚持与自我坚守的精神风貌,体现了佛教中对于内心纯净与道德操守的重视。法琳作为唐代著名的律宗大师,他的诗作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与修行的智慧,这首诗也不例外,它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僧侣对于自身命运和社会责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