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宪的《雪巢三首(其一)》。诗中,诗人表达了对于悠闲生活的向往和对自己才能平庸的自嘲。"居闲我所愿",表达了诗人对宁静淡泊生活的渴望;"谋拙人所虑",则揭示了自己在世事纷扰中因才智平常而感到的忧虑。接着,诗人以"平淡固可嘉"表达对平淡生活的赞赏,但又借"饥来欲谁诉"流露出孤独无依的感怀。诗人以历史人物陶渊明(彭泽令)和郑板桥(郑圃主人)自比,说明他们选择退隐的生活态度,"八十日彭泽,四十年郑圃",通过时间的描绘,强调了这种选择的长久和坚定。最后两句"前贤去就意,三复成喜惧",诗人反复品味前贤的选择,既感到欣喜又有所畏惧,可能是因为他们的人生道路给诗人带来了深思。
总的来说,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对自身处境的反思,既有对平淡生活的欣赏,又有对未知未来的忐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