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辞

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

辞决未及终,前驱已抗旌。

仆御涕流离,辕马为悲鸣。

哀郁伤五内,泣泪沾朱缨。

行行日已远,遂造匈奴城。

延我于穹庐,加我阏氏名。

殊类非所安,虽贵非所荣。

父子见凌辱,对之惭且惊。

杀身良不易,默默以苟生。

苟生亦何聊,积思常愤盈。

愿假飞鸿翼,弃之以遐征。

飞鸿不我顾,伫立以屏营。

昔为匣中玉,今为粪上英。

朝华不足欢,甘与秋草并。

传语后世人,远嫁难为情。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汉家女子被迫远嫁匈奴的悲凉情感。诗中通过对比和反衬的手法,表达了女主人公对于失去故土、亲人和自由生活的深切哀愁,以及她对现实境遇的无奈与不适应。

诗歌开篇即点明身份和遭遇,"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 这两句直接揭示了主题:一位汉族女子即将远嫁到匈奴人的家庭。接着,"辞决未及终,前驱已抗旌。" 表明离别之痛和突然的变故,使得女主人公的心情充满了不舍和哀伤。

"仆御涕流离,辕马为悲鸣。" 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告别时的情景,仆从泪流满面,连马也似乎感受到了主人的悲伤而发出哀鸣。随后,"哀郁伤五内,泣泪沾朱缨。" 强调了女主人公的悲痛之深,泪水浸湿了衣襟。

在远行过程中,"行行日已远,遂造匈奴城。" 描绘了时间流逝和空间距离的延伸,直至抵达匈奴人的居所。然而,即便在异乡获得新的地位和名字,也无法抚慰她的心灵,"延我于穹庐, 加我阏氏名。殊类非所安,虽贵非所荣。"

接下来,诗歌转向家庭的不幸遭遇,"父子见凌辱,对之惭且惊。杀身良不易,默默以苟生。" 这几句表达了对家族被侮辱和个人的生存困境的深切感受,以及对于活下去的无奈选择。

最后,诗人通过女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展现出她对于自由和归属的渴望,"苟生亦何聊,积思常愤盈。愿假飞鸿翼,弃之以遐征。飞鸿不我顾,伫立以屏营。昔为匣中玉,今为粪上英。朝华不足欢,甘与秋草并。传语后世人,远嫁难为情。" 这些句子通过对比昔日珍贵如玉和现今被弃如粪的命运,以及将自己比作易逝的朝花和同样凋零的秋草,强烈地表达了她对于失落身份、远离家园的哀愁和无尽的思念。

收录诗词(10)

石崇(魏晋)

成就

不详

经历

小名齐奴。西晋开国元勋石苞第六子,西晋时期文学家、大臣、富豪,“金谷二十四友”之一

  • 字:季伦
  • 籍贯: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东北)
  • 生卒年:249年—300年

相关古诗词

思归引

思归引。归河阳。假余翼鸿鹤高飞翔。经芒阜。

济河梁。望我旧馆心悦康。清渠激。鱼彷徨。

雁惊溯波群相将。终日周览乐无方。登云阁。

列姬姜。拊丝竹。叩宫商。宴华池。酌玉觞。

形式: 古风

思归叹

登城隅兮临长江。极望无涯兮思填胸。

鱼瀺灂兮鸟缤翻。泽雉游凫兮戏中园。

秋风厉兮鸿雁征。蟋蟀嘈嘈兮晨夜鸣。

落叶飘兮枯枝竦。百草零落兮覆畦垄。

时光逝兮年易尽。感彼岁暮兮怅自悯。

廓羁旅兮滞野都。愿御北风兮忽归徂。

惟金石兮幽且清。林郁茂兮芳卉盈。

玄泉流兮萦丘阜。阁馆萧寥兮荫丛柳。

吹长笛兮弹五弦。高歌凌云兮乐馀年。

舒篇卷兮与圣谈。释冕投绂兮希鼓聃。

超逍遥兮绝尘埃。福亦不至兮祸不来。

形式: 古风

答枣腆诗

言念将别,睹物伤情。赠尔话言,要在遗名。

惟此遗名,可以全生。

形式: 四言诗 押[庚]韵

答曹嘉诗

昔常接羽仪,俱游青云中。

敦道训胄子,儒化涣以融。

同声无异响,故使恩爱隆。

岂惟敦初好,款分在令终。

孔不陋九夷,老氏适西戎。

逍遥沧海隅,可以保王躬。

世事非所务,周公不足梦。

玄寂令神王,是以守至冲。

形式: 古风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