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花游.寒食,用清真韵

冷烟社日,又梦里清明,雁归南楚。柳条细缕。

记燕山绣陌,纸鸢晴舞。巷口饧箫,送老临安夜雨。

醉春去,指一色酒家,红杏花处。城外知里许。

叹墓草萋萋,百年归路。翠蒿荐俎。

听啼鹃唤客,泪沾衣素。杏酪催人,那识家乡更苦。

暗延伫。闰花朝、锦城钟鼓。

形式:

鉴赏

这首词以清明寒食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江南烟雨中的民俗画卷。"冷烟社日,又梦里清明,雁归南楚",开篇即渲染出节日氛围,暗示了词人的思乡之情。"柳条细缕,记燕山绣陌,纸鸢晴舞",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回忆起往昔在燕山一带放风筝的欢乐时光。

"巷口饧箫,送老临安夜雨",则转而描绘临安夜晚的凄凉,笙箫声中透出岁月流转和人生的苍凉。"醉春去,指一色酒家,红杏花处",借酒消愁,酒家红杏映照出词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城外知里许,叹墓草萋萋,百年归路",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怀念,墓草丛生,暗示着人生的短暂和无常。"翠蒿荐俎,听啼鹃唤客,泪沾衣素",进一步渲染哀伤情绪,杜鹃鸟的啼叫唤起词人对故土的悲痛。

"杏酪催人,那识家乡更苦",杏酪的滋味唤起词人对家乡更深的苦涩记忆。最后,"暗延伫。闰花朝、锦城钟鼓",词人独自驻足,倾听远方锦城的花朝钟鼓,寄托了他对远方家乡的深深思念。

整体来看,赵熙的这首《扫花游·寒食》情感深沉,语言优美,通过对清明寒食习俗的描绘,展现了词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收录诗词(574)

赵熙(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踏青游.清明,用王晋卿韵

明日花朝,今朝百花晴晓。

纸钱飞,秧水霁,山山啼鸟。

爱俊影,新裁凤皇绫子,溪上夹衣齐照。

一碧烽烟,满茫茫十洲三岛。事万种,愁肠先绕。

上河图,春社醉,新亭人少。

梦未稳,明年海棠红候,惟有杜鹃知道。

形式:

塞垣春.虫草,吴季愚大令夐见寄

酿雪魂蠕动。到九夏,新苗耸。

孤根太素,一茎生翠,驼背微肿。

是药根,又是春蚕蛹。究物化,区何种。

冱寒天,阳和性,一锄身世如梦。

芳宴锦筵开,花樽畔、今作清供。

故国指西番,凑山路无缝。

笑官园,菜把成例,劳千里、寄来青丝笼。

别族待秋影,露萤飞碧垄。

形式:

玲珑玉.白蒲桃

仙露明珠,似寻得、绝色冰肌。

秋光一箔,水精悬架离离。

展旧青藤书藁,记山园深翠,松鼠含伊。相思。

合樽前,亲喂雪儿。

任买凉州别种,到拈来玉子,多染胭脂。

沆瀣无瑕,伴梨花,好贮哥瓷。

携将蒲萄牙去,办仙酿,晶珠千颗,味胜红澌。

美人醉,看风鬟吹动鹭鸶。

形式:

氐州第一.绿菜,葆青馈

飞瀑如虹,清到万古,空岩夜响风水。

溅雪生花,寒云护磴,重叠苔衣涧底。

黎雅山中,散不尽洪荒秋气。

浅碧筠篮,新香菌阁,露华苍翠。大好月明松吹里。

度仙径应逢仙子。

浸到春纤,斋时晚饭,比素芝犹脆。

采芳人,诗梦冷,凭持饷涪翁一醉。

石上丛丛,记扬帆、吴中淡紫。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