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踏莎行·咏盆中闽兰》由清代诗人张玉珍所作,通过对盆中闽兰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兰花的柔美与高洁之姿。
首先,“楚楚柔姿,娟娟弱态”两句,以“楚楚”形容兰花的柔美,以“娟娟”描绘其优雅的姿态,将兰花的娇嫩与秀美展现得淋漓尽致。接着,“曾怜碧玉年还待”一句,以碧玉比喻兰花,表达了对兰花年轻而待放的怜爱之情。
“开时偏喜近新秋,春风蕙草焉能赛”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兰花在初秋时节开放的独特魅力,即使与春风中的蕙草相比,也显得更加出众。这不仅赞美了兰花的美丽,也暗示了其在特定季节的独特价值。
接下来,“伴我愁消,问谁意会”两句,赋予兰花以情感,它仿佛是诗人的伴侣,能够帮助诗人排解忧愁,引人深思。这种拟人化的手法,使得兰花的形象更加生动,也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香生一室炎氛解,十分珍重护纱橱,总教纫佩休轻采”几句,进一步描绘了兰花的香气和珍贵性。兰花的香气能够驱散炎热,使人心情舒畅;诗人对兰花的珍视,不仅体现在对其生长环境的保护上,还体现在对其采摘的谨慎态度上,体现了对自然美的尊重与珍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盆中闽兰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兰花的美丽与高洁,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敬仰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