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林寺

竹院逢僧话,山门扫地迎。

英雄犹有迹,般若太无情。

玉树春阴密,琅玕晚暑清。

半年来往屡,只合送行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在竹林小院中遇见僧人交谈,山门外清扫地面迎接客人。
英雄虽已逝去,但他们的事迹仍然可见,般若佛法却显得冷漠无情。
春天的玉树下阴凉繁密,傍晚的琅玕(竹子)带来清凉的暑意。
在这半年里我们频繁往来,如今只适合为离去的人送行。

注释

竹院:竹林小院。
山门:寺庙的大门。
迎:迎接。
犹有迹:事迹仍然可见。
般若:佛教术语,智慧。
无情:冷漠无情。
玉树:形容树木如玉般美丽。
春阴密:春天竹林下的阴凉浓密。
琅玕:竹子的美称。
晚暑清:傍晚时分的清凉。
半年来往:频繁交往了半年。
送行旌:送别出行者的旗帜。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在鹤林寺与一僧侣相遇的情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述和人世间英雄事迹的回顾,表达了出尘脱俗的佛法境界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首句“竹院逢僧话”设定了诗人在竹林环绕的寺院中偶遇一位僧人的情景,“山门扫地迎”则展示了僧人淡泊明志,恭敬接待客人的态度。这里不仅描写了场景,也暗示了佛教中的平等与包容精神。

“英雄犹有迹,般若太无情”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上英雄人物的回忆,但同时也强调了佛法中“般若”的概念,即智慧与空性的达到,让人超脱世间的情感羁绊。这里的“无情”并非没有情感,而是超越了世俗的情感束缚,达到了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

接下来的“玉树春阴密,琅玕晚暑清”两句,是对寺院环境的细腻描写。春天时节,玉兰树下的阴凉如同一片净土,而夏日的晚风中则带着清凉和宁静。

最后,“半年来往屡,只合送行旌”表达了诗人与僧侣之间不常见面的缘分,以及对即将离别的一种仪式化的送别之情。这里的“行旌”可能指的是古代送行时悬挂的旗帜或者其他象征物,以示吉祥与祝福。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人事变迁的思考,展现了佛教的宁静超脱与对世间情感的超越。

收录诗词(21)

刘光祖(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一一四二年至一二二二年]字德修。生于宋高宗绍兴十二年,卒于宋宁宗嘉定十五年,年八十一岁,登进士第。除剑南东川节度推官

  • 籍贯:简州阳安

相关古诗词

游荆门上泉寺(其一)

上泉山下石丛丛,小似飞来天竺峰。

草木自腴岩自秀,幽姿不肯入廛中。

形式: 七言绝句

水调歌头.旅思

客梦一回醒,三度碧梧秋。

仰看今夕天上,河汉又西流。

早晚凉风过雁,惊落空阶一叶,急雨闹清沟。

归计休令暮,宵露浥征裘。古来今,生老病,许多愁。

那堪更说,无限功业镜中羞。

只有青山高致,对此还论世事,举白与君浮。

送我一杯酒,谁起舞凉州。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尤]韵

长相思.别意

玉尊凉。玉人凉。若听离歌须断肠。休教成鬓霜。

画桥西,画桥东。有泪分明清涨同。如何留醉翁。

形式: 词牌: 长相思

江城子.梅花

十分雪意却成霜。暮云黄。月微茫。

只有梅花,依旧吐幽芳。

还喜无边春信漏,疏影下,觅浮香。

才清端是紫薇郎。别鹓行。忆宫墙。

夜半胡为,人与月交相。

君合召归吾老矣,月随去,照西厢。

形式: 词牌: 江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