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生查子·秋夜望月,怀余佩青女士》由清代诗人赵友兰所作,描绘了秋夜月下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闲拓碧纱窗,放入玲珑月”,以“闲拓”二字开篇,营造出一种悠闲自在的氛围,接着“碧纱窗”与“玲珑月”相映成趣,既展现了月色的皎洁,也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细腻与敏感。月光透过轻柔的纱窗,洒在室内,仿佛将月的清辉引入了室内世界。
“冰簟展银床,凉浸幽花骨”,进一步描绘了月夜的清凉与静谧。冰簟,即冰凉的竹席,银床则指月光下的床榻,整个画面充满了清凉之感。幽花骨,可能是指月光下花朵的影子或是想象中的花朵,通过“凉浸”一词,形象地表现了月光的清凉与花朵的静美。
“灭烛露花滋,天外飞鸿没”,这里使用了对比的手法,灭烛之后,世界似乎更加寂静,只有露水滋润着花朵,而远处的飞鸿渐渐消失在天际,象征着远方的思念与距离的遥远。
最后,“千里共婵娟,苦恨音尘阙”,表达了尽管相隔千里,但心中仍与远方的友人共享同一轮明月的美好愿望,同时也流露出因无法传递音讯的遗憾和痛苦。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