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古来贤哲人,饿死填空谷。
清杯幸不空,且醉篱边菊。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智者因追求真理而甘于清贫的形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精神的敬仰。"古来贤哲人,饿死填空谷",开篇即以强烈的对比手法,展现了那些为了理想而不惜牺牲物质生活,甚至不惜生命代价的先贤形象。"清杯幸不空,且醉篱边菊",则在肯定了这些先贤的精神价值后,转而表达了一种超脱物质享受的生活态度,通过饮酒赏菊,追求心灵的满足与自然的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赞美了古代贤哲的高尚品质,也传递出一种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哲学。通过“九日山园小宴”这一特定场景,巧妙地融入了“采菊东篱下”的典故,既体现了诗人的雅兴,又深化了主题,展现出一种高洁脱俗的人生态度。
不详
别号菊庄。早年与弟成己并负才名,赵秉文目之为“二妙”,大书“双飞”二字名其居里。哀宗时与其弟段成己先后中进士,但入仕无门,在山村过着闲居生活。金亡,避乱龙门山中(今山西河津黄河边),时人赞为“儒林标榜”。蒙古汗国时期,与友人遨游山水,结社赋诗,自得其乐。元宪宗四年卒,年五十九。工于词曲,有《遁斋乐府》
风雨山城暮,黄花自满丛。
幽怀若为写,正要玉西东。
爱酒陶元亮,持杯对菊枝。
醉时催客去,犹复有藩篱。
饥餐秋菊英,采采不盈把。
日落四山昏,独坐衡门下。
十月梅花春未知,竹閒璀璨出斜枝。
耐寒巧作新妆面,绝胜含章檐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