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洞元法师归茅山三首(其三)

一庵畴昔共嵚崟,古木垂阴岁月深。

恐是三生房次律,要随藤杖去重寻。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翻译

昔日我们一起在那座庵中,古老的树木投下深深的阴凉,时光荏苒。
恐怕这是前世的记忆,我带着藤杖想要再次寻找那个地方。

注释

庵:庵堂,指僧人居住的地方。
畴昔:往昔,从前。
嵚崟:险峻,形容山势高峻。
古木:古老的树木。
垂阴:投下阴影。
岁月深:时间久远。
恐是:恐怕是。
三生:佛教中指前生、今生、来生。
房次律:可能指过去的居所或熟人。
藤杖:用藤条制成的手杖,常用于老人行走。
重寻:再次寻找。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蔡肇所作的《送洞元法师归茅山三首》中的第三首,表达了诗人对昔日与友人共游庵中情景的怀念,以及对洞元法师再次寻访旧地的期待。首句"一庵畴昔共嵚崟"回忆了往昔在险峻山庵里的共同经历,"古木垂阴岁月深"则描绘了时光流转,古木苍老,岁月痕迹深厚。后两句"恐是三生房次律,要随藤杖去重寻"富有禅意,暗示着他们之间深厚的友情超越了一般人生际遇,仿佛是前世缘分未尽,法师离去后,诗人希望能再次跟随藤杖去寻找那份深深的回忆和精神寄托。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友情和历史遗迹的深深眷恋。

收录诗词(103)

蔡肇(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洞元法师归茅山三首(其二)

崇宁新阁连云起,天篆浮空宝气飞。

帝遣群龙常护守,池潭风雨夜深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送洞元法师归茅山三首(其一)

绛节飘飘下紫清,更参隐诀制颓龄。

若逢方丈庞眉叟,来爱囊中赤甲经。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

题三茅风雨图

笔间云气生毫末,纸上松声听有无。

收得三茅风雨样,高堂六月是冰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题李世南画扇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