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钱元抑南归口号十首(其六)

羡君五十赋归欤,我亦头颅五十馀。

把袂不须伤远别,病夫行已厌尘裾。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文徵明所作的《送钱元抑南归口号十首》中的第六首。文徵明以自己与友人钱元抑的深厚情谊为背景,表达了对友人归乡的感慨和对自身处境的反思。

首句“羡君五十赋归欤”,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钱元抑即将归乡的羡慕之情。在古代,五十岁左右的人往往已经功成名就,选择回归田园或故里,享受宁静的生活,这是当时社会中一种常见的生活态度。诗人通过这句表达了对友人能够实现这一愿望的羡慕。

接着,“我亦头颅五十馀”一句,诗人自述自己的年龄,与友人相似,但并未直接表达羡慕之意,而是为下文的对话铺垫情感基础。这里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有对友人归乡的共鸣。

“把袂不须伤远别”一句,诗人劝慰友人,离别不必过于悲伤。这里的“把袂”即握手,象征着分别时的依依不舍。诗人希望友人能以豁达的心态面对离别,不必过于感伤。

最后,“病夫行已厌尘裾”一句,诗人自述自己因疾病而厌倦了世俗的尘嚣。这里的“病夫”不仅指身体上的病痛,也暗含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清静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当前生活状态的不满,以及对友人归乡的羡慕和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诗人与友人的对话,表达了对友人归乡的羡慕、对自身处境的反思,以及对清静生活的向往。诗中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文徵明深邃的情感世界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送钱元抑南归口号十首(其七)

少时同学晚同朝,一着输君去独高。

落日黄尘回马处,满头衰发不堪搔。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豪]韵

送钱元抑南归口号十首(其八)

老去怀乡不自欣,况堪客里送归人。

只应晓梦随君去,茶磨山前看早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送钱元抑南归口号十首(其九)

三月吴门柳絮飞,到家应及子鱼肥。

殷勤相送还相祝,管领湖山待我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送钱元抑南归口号十首(其十)

旧游何处石湖西,故友相思意欲迷。

为语近来憔悴尽,日骑羸马听朝鸡。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