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千里猗猗谁取将,忽惊颜色照文房。
每怜坠露时施泽,更许光风为汎香。
独秀已先梁苑草,托根宁复楚天霜。
坐令黄菊羞粗俗,只合萧条篱下芳。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耒的作品,名为《和吕与叔秘书省观兰》。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深厚感情和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
开篇“千里猗猗谁取将”一句,以雄浑的笔触展现了远方来的风,似乎带着某种使命或力量而来。紧接着,“忽惊颜色照文房”则是诗人对于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所表现出的惊讶之情,这“颜色”指的是兰花的芳香和美丽,它让整个书房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每怜坠露时施泽,更许光风为汎香。”这里诗人表达了对兰花的怜悯之情,它在露水滴落时仍旧默默地散发出清新的香气。同时,诗人也感慨于兰花即使在阳光和微风中,也能够保持其独特的芬芳。
“独秀已先梁苑草,托根宁复楚天霜。”这两句描绘了兰花生长的环境,它独立自秀,早于其他草木而萌发,即使在寒冷的冬日,也能安然无恙地生长。
最后,“坐令黄菊羞粗俗,只合萧条篱下芳。”诗人赞美兰花之雅致,与那些普通的黄菊相比,兰花更显得高贵和独特,它最适合生长在细腻修竹编织成的小篱笆旁边,这样才能更好地展现其清新脱俗的芳香。
整首诗通过对兰花的描写,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赞赏,更透露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情怀。
不详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山色供开镜,溪光照掩扉。
暗虫先夜响,萎叶近秋飞。
灌垄晴蔬出,开笼暮鹤归。
鸣琴坐朗月,轻露点秋衣。
溪如圆堑木如城,鱼鸟从游信此情。
啅雀踏枝飞尚袅,仰荷承雨侧还倾。
弹琴废久重寻谱,种药求多旋记名。
于世久判无妙策,直应归学老农耕。
拜揖清光咫尺间,彫舆欲动更移班。
蓬莱不动鳌头稳,阊阖未开天上閒。
老去一官羞简策,春来归梦满淮山。
自惭衰病独随俗,醉逐游人月下还。
多病倦烦暑,幸兹山水幽。
惜芳悲鷤䳏,占雨听鸣鸠。
池影澄当户,山阴暮转楼。
黄昏萤点点,秋信与堪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