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吴孺子的《残灯》描绘了一盏即将熄灭的灯火景象。首句“欲灭寒犹耿”写出了灯光微弱但仍顽强地散发出寒意,暗示了灯油将尽的凄凉。次句“频挑焰不修”进一步描绘了诗人频繁试图挑起火焰却无法维持明亮的状态。
“只缘膏已尽”直接点明了灯火熄灭的原因——灯油已耗尽,这使得原本明亮的灯火显得羞愧而黯淡。“映雪光逾冷”则通过与雪的对比,强化了灯火的凄清,映照出冬夜的寒冷。接下来,“囊萤影暂流”引用囊萤映雪的典故,形容灯火微弱如同囊中萤火,短暂而闪烁。
最后两句“片时随短烬,蠹蚀且埋头”,表达了对灯火即将消失的哀怜,同时也寓言了生命的消逝和时光的流逝。诗人以残灯自比,感叹岁月匆匆,即使面临即将熄灭的命运,也要坚韧地度过每一刻,默默承受蛀虫侵蚀的隐喻。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残灯为载体,寓言深沉,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时光易逝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