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历城李明府入计

五陵佳气蓟门东,此地车书四海同。

叶令远为朝会使,汉家新起建章宫。

君王受计当天下,月朔垂衣出禁中。

台史莫疑凫屡至,都人已识马能工。

三齐郡国推高第,百里弦歌播大风。

清问即求封禅草,好因文似荐扬雄。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名为《送历城李明府入计》。诗中描绘了京城的繁华景象与政治气象,以及对即将赴京述职的历城李明府的深切关怀与美好祝愿。

首联“五陵佳气蓟门东,此地车书四海同”以辽阔的背景展开,五陵之气与蓟门的景色相映成辉,象征着这片土地上文化与文明的交融,四海之内皆可感受到统一与和谐的气息。接下来,“叶令远为朝会使,汉家新起建章宫”则通过历史典故,赞美了官员叶令远的才华与贡献,以及朝廷的兴盛与繁荣,如同汉朝新建的建章宫一般,展现出国家的强盛与辉煌。

颔联“君王受计当天下,月朔垂衣出禁中”描绘了君主的英明与威严,他接受天下的计策,每月初一便身着垂衣,从皇宫中走出,处理政务,体现了君主的勤勉与智慧。颈联“台史莫疑凫屡至,都人已识马能工”则通过比喻,表达了对官员才能的肯定与对朝廷治理能力的信任,即使像野鸭多次飞来,人们也已认识到马的技艺高超,暗喻官员们的能力卓越。

尾联“三齐郡国推高第,百里弦歌播大风”进一步赞扬了地方官员的政绩与文化贡献,他们不仅在三齐郡国中享有崇高的地位,还通过音乐与诗歌传播了良好的风气,展现了地方治理的成效与文化的繁荣。最后,“清问即求封禅草,好因文似荐扬雄”表达了对李明府的期待与祝福,希望他能够提出清正的建议,并通过文采斐然的文章,向朝廷推荐人才,如同向古代文学大家扬雄学习一样,展现出个人的才华与道德修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政治、文化等多个层面的描绘,既展现了明代社会的风貌,也寄托了对官员个人才能与品德的赞誉,以及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美好愿景。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题徐子与门生汪惟一竹邱图

灵邱隐者一逃名,万竹临江见厎清。

徙倚七贤相寄傲,便娟二女重含情。

葛陂讵信双龙影,嶰谷空传五凤声。

风雨长教秋色驻,冰霜兼与岁寒盟。

投竿渭水才堪老,受简梁园赋已行。

愿得此君开蒋径,不妨佳客醉宜城。

浮云西北来何莫,今日东南美自并。

截作武陵溪上笛,方知马援有门生。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留子与署中

杭城落月早潮生,宪府松杉风乱鸣。

伏枕待三从劾免,移文满百不留行。

何人更许弹冠会,唯尔还堪倒屣迎。

十载寒温无长物,一时出处有馀情。

酒斟白玉吴姬色,赋掷黄金楚客声。

大抵冥鸿心自远,曾来老骥气难平。

浮云在昔悬秦望,北斗依然捧汉京。

吏挟江湖才是傲,交论冰雪未为清。

官联西省闻题柱,家本同乡见请缨。

谁似两朝衔宠遇,它如群少失纵横。

樽前且抗持螯手,世上空传染翰名。

须听松杉风再起,晚潮乘月到杭城。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与刘宪使过子与大佛寺

西湖斜日净风烟,北岭苕荛出半天。

磴道乍从空外转,楼台已入镜中悬。

塔分西域铜瓶势,石纪秦官锦缆年。

白社但须彭泽酒,青山不用华家钱。

波摇玉树堪双映,月上珠林好独眠。

我辈自狂君莫讶,平生未敢谬周旋。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寄殿卿

一作山中客,蓬蒿自满庐。

旧游谁独往,新著复何书。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