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继之馆内积雪为小山戏作长句

君不见少谷子,饥寒卧病长安里。

长安腊月雪一丈,怪尔朝来何技痒。

陵晨扫雪为小山,数峰突出窗户间。

我时过门访子入,子也阶前荷锄立。

乱垂散发杂尘垢,斜挽短衣半沾湿。

忆子前年览吴越,东游四明寻禹穴。

惯矜赤脚踏层冰,苦觅黄精斸山雪。

平生好奇心未已,今朝作戏聊复尔。

斲冰积雪止俄顷,走海驱山宛相似。

仄崖崩壁色悽怆,玉膏乳窦阴森爽。

磊砢初惊大禹凿,戍削翻疑巨灵掌。

君不见五侯甲第当此时,红罗斗帐流苏垂。

铜盘烧爉綵云散,玉袖拂面香风吹。

吁嗟如子何为尔,低眉蹙頞冻欲死。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少谷子的文人,在长安的寒冬中,以积雪堆砌小山,自娱自乐的情景。诗中通过对比少谷子与五侯甲第的奢华生活,展现了其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和内心的孤寂。

首句“君不见少谷子”,引出主人公,点明其处境与身份。接着描述长安腊月的严寒,以及少谷子在这样的环境下,却表现出“何技痒”的好奇与热情,以扫雪堆山作为自我娱乐的方式。这种行为不仅体现了他对自然景观的独特审美,也暗示了他在现实困境中的无奈与逃避。

诗中详细描绘了少谷子堆雪山的过程,从清晨开始,他亲自参与,直至完成。这一过程充满了艰辛与乐趣,既有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有对劳动的尊重。通过“乱垂散发”、“斜挽短衣”等细节描写,展现了少谷子的朴素形象和对生活的态度。

接下来,诗人回忆起少谷子过去游览吴越、探寻禹穴的经历,以及他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这不仅是对少谷子个人品质的赞美,也是对其好奇心与探索精神的肯定。通过“惯矜赤脚踏层冰”、“苦觅黄精斸山雪”等句子,生动地刻画了少谷子的坚韧与执着。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对比,揭示了少谷子与五侯甲第之间生活的巨大差异。五侯的豪华生活与少谷子的简朴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社会阶层的不平等。尤其是“红罗斗帐流苏垂”、“铜盘烧爉綵云散,玉袖拂面香风吹”等描绘,细腻地展现了贵族生活的奢华与享受。

最后,“吁嗟如子何为尔,低眉蹙頞冻欲死”一句,表达了对少谷子现状的同情与感慨。尽管少谷子以堆雪山为乐,但其内心深处的孤独与痛苦仍然无法掩盖。诗人在赞美少谷子的同时,也流露出对社会不公的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与描绘,展现了少谷子独特的生活态度和精神世界,同时也反映了明代社会的某些侧面,具有一定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收录诗词(667)

薛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朝大臣。祖居亳州城内薛家巷。年十二能诗。举正德九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谏武宗南巡,受杖夺俸。旋引疾归。起故官,改吏部,历考功郎中。正德十五年(1520年)再次被起用,任吏部考功司郎中。嘉靖二年(1523年),朝中发生“大礼”之争,撰写《为人后解》《为人后辨》等万言书上奏,反对皇上以生父为皇考,招致皇帝大怒,被捕押于镇抚司后赦出。嘉靖十八年(1539年),担任春坊司直兼翰林检讨司,不久病死家中,享年五十,被追封为太常少卿

  • 生卒年:1489~1539年

相关古诗词

南唐李昪画竹题云升元阁上作赐宋齐邱

南唐草创金陵日,君王材艺还非一。

宫中初学书画图,人间早见丹青笔。

升元阁上朝置酒,九华山人前上寿。

兴酣点染云雾飞,画成挥霍蛟龙走。

潇湘洞庭洲岛畔,雨叶风梢翠凌乱。

珍重仍兼御字题,留传拟作山人玩。

人代悠悠朝市改,何言画本今犹在。

呜呼金石亦销毁,细看粉墨无光彩。

我持此卷三叹息,英雄割据终何益。

虎踞龙蟠尚复存,黄旗紫盖非畴昔。

富贵繁华如梦寐,千秋万岁皆相似。

君不见西京空聚茂陵书,伤心不独江南事。

形式: 古风

黄河行赠管汝济病归

昆崙播元气,积石喷灵波。

东南控赤县,西北注黄河。

黄河西北来,崩浪触山开。

天轮蹙惊电,地轴沸奔雷。

雷奔万馀里,鼓怒何时已。

悬流白日下,漂沫浮云里。

洪波直射三秦道,巨灵擘山山为倒。

二华峰开菡萏披,九嵏夹绕蛟龙抱。

九嵏巀嶭青天上,下有黄河日摇荡。

欹岸长移渔父船,清沙好拄仙人杖。

仙人西归聊卜筑,开门正对黄河曲。

浦口凫鹥上石床,云中薜荔垂茆屋。

男儿挂冠苦不早,玉体忧来日枯槁。

尔去应寻河上公,我行欲访南山皓。

形式: 古风

送太乙子归华山

太乙子,弃掷腰间组,酒酣慷慨拔剑舞。

阊阖冥冥不可入,西游华山骑白虎。

骑白虎,登金梯,金梯高高与云齐,手翳芝草扪虹霓。

子先茅龙肯相与,随君翱翔逐玉女。

形式: 古风

题郭鸣世鹤亭

第五桥东野竹青,主人结屋占云汀。

扁舟初入泛花水,三径新开放鹤亭。

亭下萧萧鹤一群,含姿弄影雪纷纷。

水边沙暖行春日,石上风寒卧白云。

白云浩荡沧洲远,忆昔雌雄巢翠巘。

青田养子众雏成,华表辞乡干岁返。

何年偶被云萝制,羽毛摧折樊笼际。

拂雾仍思紫盖飞,临风尚想华亭唳。

小苑斜连雁鹜陂,上林却绕凤凰池。

不须奋翅缑山去,相逐鹓鸾集玉墀。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