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城道中作

逐客何人著眼看,太行千里送征鞍。

未应愚谷能留柳,可独衡山解识韩。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翻译

是谁在送别时深情注视,太行山脉绵延千里,只为送别远行的马鞍。
这山谷中的愚公之智不足以挽留柳树,但衡山却懂得识别韩愈一样的人物。

注释

逐客:被驱逐的人。
何人:谁。
著眼:注视。
太行:中国华北的山脉。
千里:极言路途遥远。
征鞍:远行的马鞍。
愚谷:形容山谷愚昧无知。
能留柳:能够留住柳树,象征挽留人才。
衡山:中国湖南省的名山。
解识:懂得识别。
韩:这里可能指的是韩愈,唐代著名文学家。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作品,名为《临城道中作》。从这四句诗来看,诗人正在旅途中,感慨万千。

“逐客何人著眼看”表达了诗人对过往行者关注的同时,也透露出了一种孤独和无奈的情绪。这一句已隐含着一种深切的离别之情。

“太行千里送征鞍”则描绘出诗人在漫长的旅途中,亲自送别人的壮观。这里的“太行”,指的是太行山脉,而“征鞍”,则是战争或远行时所使用的马鞍。这句话展示了诗人对友情和离别深沉的情感。

“未应愚谷能留柳”这一句中,诗人自比为“愚谷”,而将自己不能像柳树一样永恒地留在一个地方进行抒发。柳树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着朋友间的不离不弃,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流离生涯的无奈。

“可独衡山解识韩”这句则透露出了诗人内心对于理解和认同的渴望。这里的“衡山”,指的是中国古代四大名山之一,位于湖南、江西交界处。而“解识韩”则是指能够理解和认识到像韩愈这样的伟大人物。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知识、文学乃至精神上的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表现出了诗人旅途中的孤独感,抒发了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知识认同的渴望。通过这四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苏轼深邃的情感和他那宽广而深远的心胸。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过汤阴市,得豌豆大麦粥,示三儿子

朔野方赤地,河堧但黄尘。

秋霖暗豆荚,夏旱臞麦人。

逆旅唱晨粥,行庖得时珍。

青斑照匕箸,脆响鸣牙龈。

玉食谢故吏,风餐便逐臣。

漂零竟何适,浩荡寄此身。

争劝加餐食,实无负吏民。

何当万里客,归及三年新。

形式: 古风

黄河

活活何人见混茫,昆崙气脉本来黄。

浊流若解污清济,惊浪应须动太行。

帝假一源神禹迹,世流三患梗尧乡。

灵槎果有仙家事,试问青天路短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子由新修汝州龙兴寺吴画壁

丹青久衰工不艺,人物尤难到今世。

每摹市井作公卿,画手悬知是徒隶。

吴生已与不传死,那复典刑留近岁。

人间几处变西方,尽作波涛翻海势。

细观手面分转侧,妙算毫釐得天契。

始知真放本精微,不比狂花生客慧。

似闻遗墨留汝海,古壁蜗涎可垂涕。

力捐金帛扶栋宇,错落浮云卷新霁。

使君坐啸清梦馀,几叠衣纹数衿袂。

他年吊古知有人,姓名聊记东坡弟。

形式: 古风 押[霁]韵

过杞赠马梦得

万古仇池穴,归心负雪堂。

殷勤竹里梦,犹自数山王。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