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四首次陈鲁南韵(其一)

三年端笏侍明光,潦倒争看白发郎。

只尺常依天北极,分番曾直殿东廊。

紫泥浥露封题湿,宝墨含风赐扇香。

记得退朝归院静,微吟行过药阑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文徵明的作品,以回忆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在朝廷任职期间的感慨和生活细节。首句“三年端笏侍明光”描绘了诗人连续三年恭敬地手持象牙板,在明亮的宫殿中侍奉君王的情景,显示出他对职责的忠诚和对皇恩的感激。

“潦倒争看白发郎”则流露出诗人对自己年华老去的感叹,尽管职位不高,但人们仍关注他的白发,可见他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接下来两句“只尺常依天北极,分番曾直殿东廊”,通过“只尺”和“天北极”的比喻,形象地描述了他在宫中担任值勤或值班的职责,以及在东廊直庐的经历。

“紫泥浥露封题湿,宝墨含风赐扇香”两句,通过“紫泥”和“宝墨”的贵重,展现出皇家赐予的荣耀,而“赐扇”则寓意着皇恩浩荡。诗人回忆起领取御赐物品时的场景,感受到那份特殊的恩宠。

最后,“记得退朝归院静,微吟行过药阑傍”描绘了退朝后的宁静,诗人独自漫步在药栏边,低声吟咏,流露出一种淡泊而深沉的内心世界,体现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回味和对自然宁静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个人经历为载体,展现了文徵明在宫廷生活中的点滴,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人生的感慨,语言质朴,情感真挚。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春归

三月春光积渐微,不须风雨也应归。

与人又作经年别,回首空惊昨梦非。

江燕引雏芳草满,林莺出谷杏花稀。

沈郎别有伤情地,不为题诗减带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新夏

暖风庭院草生香,晴日帘栊燕子忙。

白发不嫌春事去,绿阴自喜夏堂凉。

閒心对酒从时换,老倦抛书觉昼长。

客有相过同一笑,竹垆吹火试旗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己未元旦

劳生九十漫随缘,老病支离幸自全。

百岁几人登耄耋,一身五世见曾玄。

秪将去日占来日,谁谓增年是减年。

次第梅花春满目,可容愁到酒樽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谷日早起

空庭草色映帘明,短鬓春风细细生。

檐溜收声残雪尽,窗光落几晓寒轻。

非贤宁畏蛇年至,多难欣占谷日晴。

诗思揽人眠不得,山禽屋角有新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