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平西.泰和南征作

趸锋摇,螳臂振,旧盟寒。恃洞庭、彭蠡狂澜。

天兵小试,百蹄一饮楚江干。捷书飞上九重天。

春满长安。舜山川,周礼乐,唐日月,汉衣冠。

洗五州、妖气关山。已平全蜀,风行何用一泥丸。

有人传喜,日边路、都护先还。

形式: 词牌: 金人捧露盘

翻译

巨大的战船摇动,螳臂之力振动,旧有的盟约显得寒冷。凭借洞庭湖和彭蠡的狂涛
天子军队稍微展示实力,千军万马一饮而尽长江水。捷报迅速飞向高空的皇宫
春天充满长安城。舜的山河,周朝的礼乐,唐朝的日月,汉代的服饰
洗净了五州的邪气,跨越关山。蜀地已经平定,即使微风也能吹走一切障碍
有人传递喜讯,边疆的使者先行回归。

注释

趸锋:巨大的战船。
螳臂:比喻力量微小。
寒:冷淡,不被重视。
恃:依赖,凭借。
洞庭:湖泊名,位于湖南。
彭蠡:古湖泊名,今鄱阳湖。
狂澜: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局面。
天兵:天子的军队。
百蹄:千军万马。
楚江:长江在古代称楚江。
九重天:指皇宫,表示天子居所。
春满长安:春天充满京城长安。
舜山川:指古代圣君舜的领土。
周礼乐:周朝的礼仪和音乐。
唐日月:唐朝的光辉。
汉衣冠:汉代的服饰文化。
五州:泛指中国五个主要区域。
妖气:比喻邪恶势力。
一泥丸:极言微小,此处比喻困难或障碍。
有人传喜:有人传递胜利的消息。
日边路:指皇帝身边或朝廷。
都护:古代官职,边境守护者。
先还:先回朝廷。

鉴赏

这首诗是金代刘昂的《上平西·泰和南征作》,描绘了战争中的场景和胜利的豪情。首句“趸锋摇,螳臂振”,以生动的比喻展现敌军的嚣张与我方决心,如同巨浪中的小舟,虽微小却坚韧。接着,“旧盟寒”暗示盟约不再,形势严峻。

“恃洞庭、彭蠡狂澜”借湖海之大势,象征朝廷军队的强大实力,暗示南征的决心和信心。“天兵小试,百蹄一饮楚江干”形象地描绘出大军过江的壮观场面,显示出战事的顺利和士气的高昂。

“捷书飞上九重天,春满长安”两句,一方面表达捷报传至朝廷的喜悦,另一方面也象征着胜利后的和平与繁荣。“舜山川,周礼乐,唐日月,汉衣冠”则列举历史典故,赞美前朝的辉煌,暗示此次南征将恢复和延续这种荣耀。

“洗五州、妖气关山”进一步强调平定叛乱,扫除不祥之气,展现出征伐的正义性。“已平全蜀,风行何用一泥丸”表达了对战争结果的自信,认为即使面对微不足道的困难,也能轻易解决。

最后,“有人传喜,日边路、都护先还”预示着胜利者凯旋而归,表达了诗人对胜利者的期待和对国家安定的期盼。

整体来看,这首诗气势磅礴,情感激昂,展现了金代文人对于南征胜利的热烈期盼和对国家兴盛的坚定信念。

收录诗词(17)

刘昂(金)

成就

不详

经历

以先有一,故称小。善诗。有才誉。章宗承安五年进士。历鄠、邹平二县令

  • 字:次霄
  • 籍贯:济南

相关古诗词

城西游

昨朝信马凤城西,鞭约垂杨过小堤。

春色满园花胜锦,黄鹂只拣好枝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

溪上

芦花远映钓舟行,渔笛时闻三两声。

一阵西风吹雨散,夕阳还在水边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卜算子

晓角才初弄。惊觉幽人梦。

珠压花梢的的圆,春露昨宵重。小鼎香浮动。

闲把新诗诵。坐客同尝碧月团,擘破双飞凤。

形式: 词牌: 卜算子

三奠子

念我行藏有命,烟水无涯。嗟去雁,羡归鸦。

半生形累影,一事鬓生华。东山客,西蜀道,且还家。

壶中日月,洞里烟霞。春不老,景长嘉。

功名眉上锁,富贵眼前花。三杯酒,一觉睡,一瓯茶。

形式: 词牌: 三奠子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