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图

汉川影落鹦鹉洲,金山钟到多景楼。

老龙几载卧寒碧,中间不断万古流。

晚来雪浪大如屋,澎湃舞我一叶舟。

舟移岸转知何处,离离烟草令人愁。

说与渠侬莫倚柁,转帆别浦盍少休。

此图此景俱可惜,展玩不足空白头。

家在江水发源处,何时还我旧菟裘。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动人的长江风光图,通过诗人细腻的笔触,我们可以感受到那股浩瀚如烟水气和深远的历史沧桑。"汉川影落鹦鹉洲"一句,便将我们带入了画面之中,似乎能见到那迷人的长江河岸,阳光透过树梢投下斑驳的影子,映照在水波不兴的江面上。"金山钟到多景楼"则让人联想到了那些古老的建筑,它们静默地立于江边,见证着历史的变迁。

诗中的"老龙几载卧寒碧"描绘了一条潜藏在清冷碧波之下的神秘生物—老龙,这里象征着时间的沉淀和历史的厚重。"中间不断万古流"则是对长江不息流动的赞美,长河奔腾,不知疲倦,宛如历史的长河。

接下来的"晚来雪浪大如屋",诗人用惊人的比喻,将晚来的雪花比作巨大的屋宇,这些雪白的屋宇在江面上翻滚,显示出自然界的磅礴气势。"澎湃舞我一叶舟"则让读者感受到小舟在波涛中前行的艰难与挑战。

诗人随后写道:"舟移岸转知何处,离离烟草令人愁。"这里流露出一种对于归属和方向的迷茫,以及面对不断变化的自然景观时所产生的情感波动。"说与渠侬莫倚柁,转帆别浦盍少休"表达了诗人对于旅途中的艰辛有深刻体会,同时也展现了一种坚韧不拔、不断前行的精神。

最后,"此图此景俱可惜,展玩不足空白头。家在江水发源处,何时还我旧菟裘"诗人感慨万千,对这幅长江图中的美景和自己远离家乡的寂寞表示出深深的怀念与不舍。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刻剖析,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特有的意境和情感深度。

收录诗词(408)

牟巘(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二二七~一三一一),一字献之,学者称陵阳先生,徙居湖州(今属浙江)。以父荫入仕,曾为浙柬提刑。理宗朝,累官大理少卿,以忤贾似道去官。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陷临安,即杜门不出,隐居凡三十六年,卒年八十五。有《陵阳集》二十四卷(其中诗六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八○,清光绪《井研县志》卷三一有传。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乾隆十二年周永年刻《陵阳先生集》(简称周本)、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底本诗集外之诗及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 字:献甫
  • 籍贯:井研(今属四川)

相关古诗词

次史德载韵示诸孙

我家无绛帐,贫贱人所弃。

忽闻唔咿声,老怀倍欢喜。

比邻亦惊怪,捩眼不敢睨。

先生史鱼直,自谓骨不媚。

珠玉在短褐,深藏未轻市。

而况门阀高,指不屈第二。

肯应童蒙求,为尔觉昏昧。

袖中一卷书,传之自名世。

尔幸近得师,盍勉从学志。

人品分中下,教法初无异。

采芑复采芑,我田自新美。

那似斥卤滨,弥望荒白苇。

短园围败屋,不见花药丽。

赖此小窗明,晴光开霮䨴。

日长书好读,所讲先孝悌。

泥牛共土狗,勿复事嬉戏。

后池蒲稗深,竟日群蛤吠。

也勿向池边,照影如孔翠。

低头勤笔砚,翻墨满裾袂。

男儿十四五,年纪非幼稚。

不妨笑阿翁,愦愦长如醉。

先生有雪霜,严威不汝霁。

今朝发长吟,闭门苦觅句。

老年谢丸药,殆似陈无己。

区区古人心,今人知者几。

平生颍川教,不作功名计。

但令本根在,浮华终易燬。

形式: 古风

次本斋韵(其一)

七十八春华发老,斡旋文鼎力犹堪。

品题人物多成传,管领溪山尽属衔。

了不安排方是适,本无全缺又何惭。

誇传析国睢阳冠,五字新诗落枕函。

形式: 七言律诗

次本斋韵(其二)

怪底膺门稚子欢,倒衣迎拜病犹堪。

喜看诗卷牛腰大,惭说踏车鸦尾衔。

风谊薄云谁得似,云泥被径我增惭。

新年精力知强健,酬答端能日百函。

形式: 七言律诗

次韵仲实秋夜

空庭两犀株,吹香满前轩。

颇疑顾虎头,幻此金粟繁。

或是乘鸾女,月窟分天根。

更与泻浩露,尽洗蜂蝶喧。

苦无好事者,为我载一尊。

而我子张子,古谊夙所敦。

肯将新诗句,到我罗雀门。

何殊小山赋,欲招楚客魂。

犀首累佩印,陋矣不足论。

老我罕出户,东墙甘曝暄。

应同花下醉,式副我愿言。

形式: 古风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