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四十叔父

吾家从昔号清门,叔父于今道更尊。

客路艰难空自惜,遗经终始向谁论。

独寻云峤逢孤侄,共爱春江接故园。

细说刈葵休放手,此来真不为盘餐。

形式: 七言律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朱熹所作的《送四十叔父》,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深厚的家庭情感与对叔父的敬重之情。

首联“吾家从昔号清门,叔父于今道更尊”,开篇即点明了家族的传统美德和对叔父品德的推崇,暗示叔父在家族中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

颔联“客路艰难空自惜,遗经终始向谁论”,表达了叔父离家远行时的孤独与不舍,以及他对家族传统知识的坚守与传承,流露出对叔父的深深关切与敬仰。

颈联“独寻云峤逢孤侄,共爱春江接故园”,描绘了叔父与侄子在山间相遇的情景,以及他们共同怀念故乡的情感,营造出一种温馨而略带哀愁的氛围。

尾联“细说刈葵休放手,此来真不为盘餐”,以叔父与侄子谈论生活琐事的场景收尾,强调了叔父此次出行的真实目的并非为了宴席上的菜肴,而是为了家庭的团聚与情感的交流,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通过对叔侄之间深情厚谊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宋人家庭观念的深厚与和谐,同时也体现了朱熹对家族伦理的重视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收录诗词(1440)

朱熹(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一字仲晦,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字:元晦
  • 号:晦庵
  • 籍贯:云谷老
  • 生卒年: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

相关古诗词

伏蒙秘阁张丈宠顾下邑并以长篇为贶降叹之馀牵勉继韵仰求斤削僭率皇恐

向来灭迹东山东,闭门不问乌雌雄。

门前有路向尘土,两足未举心先慵。

当时亦有车马客,此意欲说嗟谁同。

穷居聊复追仲蔚,笃论何必须刘龚。

平生故人子张子,相思安得长相从。

每劳书疏问生死,坐想星宿罗心胸。

几年持节汉水上,木牛流马旌旗红。

君王辍馈思颇牧,外庸且讫来朝宗。

因能过我紫霄下,后乘载得珠帘栊。

苍颜白发应笑我,曷不饱卧陶窗风。

开樽鹅池水清激,下马醮石烟空濛。

须臾路转山更好,摩天巨刃排双峰。

少看银河忽倒挂,直欲跳下清泠中。

南临汇泽共指点,缥缈贝阙浮珠宫。

公言平日爱登览,到此一洗群山空。

坐间为我出奇句,不用远寄南飞鸿。

上言云泉足奇赏,下叹契阔欢相逢。

纷吾失脚堕世网,乃有此会宁天穷。

流光过眼惊昨梦,旧约回首羞尘容。

明朝却上烟艇去,灭没万顷追凫翁。

形式: 古风

和张彦辅初到南康之句

十年不共赋阳春,正有胸中万斛尘。

失喜清诗还入手,细看佳句转惊人。

知公近觉青山好,顾我频嗟白发新。

肯过寒斋共尊酒,向来心事请深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奉同都运直阁张丈哭敬夫张兄张丈有诗敢次元韵悲悼之极情见乎词伏幸采览二首(其一)

秀翁威略憺华戎,遗恨车书久未同。

喜有象贤堪嗣事,故知鸿业自无穷。

蕃宣合奏三年最,风采俄惊一旦空。

根本平生有深计,遗书不但子囊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奉同都运直阁张丈哭敬夫张兄张丈有诗敢次元韵悲悼之极情见乎词伏幸采览二首(其二)

不应世道即漂沦,何事今年失此人。

礼乐端能怀益友,琴笙忍遽乐嘉宾。

亦知游好曾通谱,却记登临唤卜邻。

两首悲诗数行泪,感伤那复斗清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