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村民斲石为砚仲至以诗来索次韵

谁欤赋奇诗,索我玉山研。

产石斲未久,所落荒野县。

如公笔阵高,岂足供法战。

聊堪用鸡毛,滴水共贫贱。

市价亦不争,百钱可营缮。

包提偶到吴,取诮畏俗谚。

胡为而好此,感叹殊恋恋。

徒咏绝妙词,旧事记黄绢。

形式: 古风 押[霰]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韩淲创作的《玉山村民斲石为砚仲至以诗来索次韵》。诗中描绘了玉山村民用石头雕刻砚台的过程,并通过与友人的互动,表达了对这种传统技艺的欣赏和对生活贫困者的同情。

首句“谁欤赋奇诗,索我玉山研”引出话题,提出疑问,是谁赋了如此奇特的诗,向我索要玉山的砚台?接着,“产石斲未久,所落荒野县”描述了砚台的制作过程,石头刚开采不久,就被用来雕刻成砚台,放置在荒野县中。

“如公笔阵高,岂足供法战”赞美了友人(“公”)的书法水平之高,但同时也暗示了这种技艺可能难以在世俗的法度中得到认可或应用。“聊堪用鸡毛,滴水共贫贱”则表达了对这种技艺及其使用者的同情,认为它只能在贫困中找到共鸣。

“市价亦不争,百钱可营缮”指出砚台的价格并不昂贵,甚至可以用一百钱购买,强调了其实用价值和普遍性。“包提偶到吴,取诮畏俗谚”则提到自己偶然间到了吴地,担心会被世俗言论所嘲笑。

最后,“胡为而好此,感叹殊恋恋”表达了对这种传统技艺的喜爱和留恋,即使知道它可能不被主流社会重视,但仍对其抱有深厚的情感。“徒咏绝妙词,旧事记黄绢”则以一种略带遗憾的口吻,表达了对过去美好事物的怀念,以及对它们可能逐渐消失的担忧。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对传统技艺的赞美和对生活贫困者的同情,也反映了诗人对传统文化价值的深刻思考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收录诗词(2817)

韩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子仲,韩元吉之子。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从仕后不久即归,有诗名,著有《涧泉集》。淲清廉狷介,与同时知名诗人多有交游,并与赵蕃(章泉)并称“二泉”。著作历代书目未见著录。史弥远当国,罗致之,不为少屈。人品学问,俱有根柢,雅志绝俗,清苦自持,年甫五十即休官不仕。嘉定十七年,以时事惊心,作甲申秋三诗,得疾而卒,年六十六

  • 字:仲止
  • 号:涧泉
  • 生卒年:biāo)(1159—1224

相关古诗词

次韵喻学士

世味日以陋,莫能商古今。

伐异或党同,嘈杂非正音。

我生逢百罹,倍觉空苦心。

堂堂玉泉家,源委非蹄涔。

君尤挺特操,气宇清且深。

相逢清河桥,万感成清斟。

发挥所兴寄,倾倒所译寻。

谁谓南渡久,而闻正始吟。

黄华明露高,风回雨垂阴。

白发生已多,只合同投簪。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次韵斯远雨中

寻幽我良久,步步生白云。

沿潭转长亩,剥啄枫下门。

人胜地逾佳,语到声成文。

纷乎彼城市,有耳胡用闻。

夜雨发奇观,檐溜迷幽芬。

我尔本何事,今昔奚所分。

拥炉挹名酒,抚几瞩伟文。

耿耿岁欲晚,姑从野梅论。

形式: 古风

次韵郑御带苦热

家山玉溪头,薰风水流烟。

小亭午梦馀,清耳晚树蝉。

本拟老林下,萧散无穷年。

岂知一左计,薄宦能几钱。

尘埃京毂底,僦舍万井连。

值此长夏热,愈觉归为贤。

故人忽念我,乐共湖山缘。

昨夜复大雨,乘凉吟欲颠。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次韵昌甫(其一)

人物本如云,八俊更三君。

山风吹夏箨,苍雪落纷纷。

专壑紫苔古,掩关青竹深。

据高梧而瞑,新蝉助长吟。

斸土烧萌茁,惩羹且一餐。

竹新明眼句,持答愧琅玕。

千岁支床龟,团蒲纸帐为。

发梳晨粥后,梅有隔窗枝。

未腊灵山白,溪南只独看。

章泉两峰雪,应更地炉寒。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