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时(其五)

食时辰,掌钵徒劳入市巡。

若将心受檀那饭,也似无功食禄人。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以禅宗思想为底蕴,通过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场景,探讨了修行与世俗生活的关系。诗中“食时辰,掌钵徒劳入市巡”描绘了一位僧侣在特定时间里,手持钵盂,前往市场乞食的情景。这里的“食时辰”既指进食的时间,也暗含了对修行时机的把握和对生活规律的遵循。

“若将心受檀那饭”,“檀那”是梵语,意为施主,这里指的是供养僧侣食物的人。这句话表达了如果僧侣只是因为得到食物而接受供养,那么他的内心并未真正感受到供养的意义,这与真正的修行精神相违背。“也似无功食禄人”,进一步强调了仅仅依赖外在给予而没有内在修为的人,就如同不劳而获的食禄者一样,缺乏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整首诗通过这一日常场景的描述,传达了佛教中关于修行与生活的深刻思考:真正的修行不应仅停留在形式上,而应深入到内心的修为之中,通过内心的觉醒和对生活的正确认知,实现自我超越和心灵的净化。这种思想不仅适用于僧侣,也适用于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佛法,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智慧。

收录诗词(30)

释咸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十二时(其六)

禺中巳,选甚淫坊并酒肆。

回头便是出尘人,翻笑曼殊携庆喜。

形式: 古风

十二时(其七)

日南午,卓然独耀无今古。

粪埽堆头玉马嘶,琉璃殿上金刚舞。

形式: 古风 押[麌]韵

十二时(其八)

日昳未,万树千峰影斜坠。

兔角龟毛绕市寻,贵卖还思买时贵。

形式: 古风

十二时(其九)

晡时申,一日三分过二分。

直饶省得来时路,到家急急也黄昏。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