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洁白孤高生不同,顶丝清软冷摇风。
窥鱼翘立荷香里,慕侣低翻柳影中。
几日下巢辞紫阁,多时凝目向晴空。
摩霄志在潜修羽,会接銮凰别苇丛。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水鸟栖息图景,通过对鹭鸶外形特征和行为习性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独到感悟。首句“洁白孤高生不同”勾勒出鹭鸶洁白的羽毛与其高傲孤立的身姿,强调其与众不同的特质。接着,“顶丝清软冷摇风”则描绘了它头上的细长羽丝在微风中轻柔摇曳的情景,传达出一种清新脱俗之感。
第三句“窥鱼翘立荷香里”,诗人通过鹭鸶低头观察水中的鱼儿,展示了它们捕食时的专注与机警,同时也描绘出了荷花飘香的夏日景象。紧接着,“慕侣低翻柳影中”则透露出鹭鸶在寻找伴侣或栖息时对环境的适应性和谨慎态度,通过柳树的影子烘托出一种静谧与神秘。
诗人随后转向自身的情感表达,“几日下巢辞紫阁”表明鹭鸶离开了它们的巢穴,远离了壮丽的宫阙,这里紫阁可能象征着皇权或高贵的居所。紧接着“多时凝目向晴空”则展示了诗人对天空的长久凝视,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境。
最后两句“摩霄志在潜修羽,会接銮凰别苇丛”,诗人通过鹭鸶摩挲云霄、潜心修炼羽毛的形象,表达了对高飞远举精神状态的向往。同时,“会接銮凰别苇丛”则暗示了与神鸟凤凰相会的愿望,以及在芦苇丛中寻找隐秘之所的意图。
这首诗通过对鹭鸶生态的细致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生命个体的观察和内心世界的投射,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思。
不详
闻道瞿塘滟滪堆,青山流水近阳台。
知君此去无还日,妾亦随波不复回。
春风报梅柳,一夜发南枝。
傍人那得知心事,一面残妆空泪痕。
山近衡阳虽少雁,水连巴蜀岂无鱼。
灵山峙千仞,蔽日且嵯峨。
紫盖云阴远,香炉烟气多。
石梁高鸟路,瀑水近天河。
欲知闻道里,别自有仙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