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赞宁道人归浙中

故里夫差国,高名惠远师。

君恩从野逸,归棹逐凌澌。

旧访虽无念,牵怀亦有诗。

因行过秦望,为致李斯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末年至宋代初期的文人徐铉所作,名为《送赞宁道人归浙中》。诗中以送别为主题,表达了对友人归乡的深情与祝福。

首联“故里夫差国,高名惠远师”,诗人以“夫差国”象征友人的故乡,同时借“惠远师”的典故,赞美友人德高望重,如同古代高僧惠远一般,令人敬仰。这里不仅点明了友人的身份和背景,也暗含了对其高尚品德的赞誉。

颔联“君恩从野逸,归棹逐凌澌”,描述了友人辞官归隐的情景。友人选择远离尘嚣,回归自然,享受宁静的生活,这既是对友人个性的描绘,也是对其追求自由、淡泊名利精神的颂扬。同时,“归棹逐凌澌”生动地展现了友人乘舟而归,穿越冰冻江面的场景,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

颈联“旧访虽无念,牵怀亦有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之情。虽然表面上没有过多的挂念,但内心深处却难以割舍,于是通过诗歌来寄托思念。这一联巧妙地将情感的深沉与表达的含蓄结合在一起,使得情感更加细腻动人。

尾联“因行过秦望,为致李斯碑”,暗示了友人归途中的一个地点——秦望山,并提到为友人带去李斯的碑文。秦望山在古代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而李斯碑则是对友人文化修养和历史知识的一种肯定。这一联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也为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让人感受到友人归途的深远意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友人归乡过程的描绘,展现了深厚的人情味和对友情的珍视。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富有意境,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431)

徐铉(唐末宋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历官五代吴校书郎、南唐知制诰、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世称徐骑省。淳化初因事贬静难军行军司马。曾受诏与句中正等校定《说文解字》。工于书,好李斯小篆。与弟徐锴有文名,江东谓之“韩徐”

  • 字:鼎臣
  • 号:称“二徐”;又与韩熙载齐名
  • 籍贯:广陵(今江苏扬州)
  • 生卒年:916年—991年

相关古诗词

和元少卿送越僧

尘机息尽一真僧,唯有林泉舍未能。

莲社故人今暂别,稽山旧隐与谁登。

时清岂觉前游改,道胜宁辞白发增。

遥羡高斋吟望处,孤云野鹤是亲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代书寄谈鍊师

朱山松桂翠连云,中有清虚小隐君。

密养丹砂存正气,静披琼蕴诵真文。

埙篪金石心常在,圭组烟霞路自分。

凭仗乡人传尺素,山前惊起白羊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送郑先辈及第西归

春晚缑山路,华光满翠微。

怜君持郤桂,归去著莱衣。

故国几人在,浮生万事非。

唯当拭病眼,看子九霄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送高先辈南归

乡国悲前事,风光属后生。

名从天上得,身入故都行。

草色初裁绶,鹏飞不算程。

自怜枯朽思,相送剩含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