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左国玑所作的《寄王祭酒庸之》。诗中以“负鼎感隆汤”开头,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感慨与敬仰。接着,“自卖信开秦”一句,借用了商鞅变法的故事,寓意自己在政治上的追求与尝试。
“裹足向燕京,投策干要津”,诗人描述了自己离开家乡,前往京城,希望能得到重要职位的机会。接下来,“冀与时贤游,随车蹑清尘”表达了诗人渴望与贤士交往,跟随他们的脚步,追求学问与道德的提升。
“赫赫明廷中,聊时有所陈”则描绘了诗人进入朝廷后,虽然才华横溢,却难以施展的情景。诗人经历了九次过关斩将,但始终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乃知怀中玉,不是荆山珍”,诗人意识到自己的才华并不被赏识,如同美玉未被发现其价值。
“抱璞复归来,耦耕浊河滨”表明诗人最终选择放弃官场的追求,回到乡间,过着平凡的生活。“刈兰欲自佩,岁晚色不新”表达了诗人虽有高洁的志向,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志向似乎变得不再新鲜。
最后,“改辙在其初,末路多邅迍”提醒人们,改变道路应该从一开始就慎重考虑,否则可能会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许多困难。“所愿惠金玉,乐为丘中民”表达了诗人希望得到金玉般的财富,但更愿意成为山野中的普通百姓,过着简单而自由的生活。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典故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以及对人生道路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