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钱伯言所作,名为《次韵奉和蒙著太尉澹山见示长句》。诗中描绘了一幅淡雅而宁静的山水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趣的和谐交融。
首联“澹岩宛在进江滨,多少篇章刻翠珉”开篇即以“澹岩”点明地点,暗示此处环境清幽,引出“多少篇章刻翠珉”,意指这里曾留下许多文人墨客的佳作,彰显了其文化积淀深厚。
颔联“闻道凤凰将九子,恰逢花木正中春”运用了凤凰与九子的典故,象征着吉祥与繁衍,同时借“花木正中春”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颈联“杖游岂为知名久,历览悬知啸侣频”转而写诗人亲自探访此地,不为名利所累,而是为了欣赏这里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气息,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共享这份乐趣,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愉悦的生活态度。
尾联“林外鸟声应报客,溪头梅子已生人”通过鸟鸣与梅子的生长,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暗示了诗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以及对生活细节的敏锐感知。
最后一联“茅茨信我无三顾,物象因君遂一新”表达了诗人对澹山之地的深厚情感,即使简陋的茅屋也愿意多次拜访,因为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因他的到来而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文化的深深敬仰与热爱。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观,还蕴含了丰富的人文情怀,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与文化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哲理与艺术魅力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