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口行

夏口何迢迢,南国之纪纲。

中有二猛士,威棱瞻殊荒。

力能斩地脉,智能分天章。

不念同胞苦,好自相扶将。

斗鸡一寻衅,骨肉还相戕。

称兵犯莫府,五战皆夷伤。

行行各分陌,千里不相望。

远视尚角目,焉知弟与兄。

朔风忽陵厉,白露能为霜。

赤松既云远,谁能无他肠。

良言不见听,思之泪沾裳。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夏口行》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著名学者章炳麟所作,通过描绘夏口地区的社会动荡和人性的扭曲,展现了深刻的社会批判意味。

诗中开篇“夏口何迢迢,南国之纪纲”,以辽阔的地理背景引入,暗示了故事发生的宏大背景。接着,“中有二猛士,威棱瞻殊荒”描绘了两位勇猛之士的形象,他们的存在似乎是为了维护秩序,但随后的转折揭示了他们内心的矛盾与冲突。

“力能斩地脉,智能分天章”赞美了这两位猛士的力量与智慧,然而紧接着的“不念同胞苦,好自相扶将”揭示了他们并未真正关心民众疾苦,反而相互倾轧,这种反差强烈地表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不公。

“斗鸡一寻衅,骨肉还相戕”形象地描绘了兄弟之间的争斗,原本应该团结一致的亲人却因私欲而互相残害,这种悲剧性的情节深化了对社会道德沦丧的批判。

“称兵犯莫府,五战皆夷伤”描述了战争的残酷,不仅伤害了个体,也破坏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行行各分陌,千里不相望”表达了人们在战乱中的孤独与疏离,即使身处同一片土地,也无法相互扶持。

“远视尚角目,焉知弟与兄”进一步强调了人性的冷漠与社会关系的疏远,即使在生死存亡之际,人们也无法辨认彼此的身份,更不用说情感的联系。

“朔风忽陵厉,白露能为霜”描绘了自然环境的恶劣,象征着社会环境的严酷,同时也暗示了变革即将到来的紧迫感。

“赤松既云远,谁能无他肠”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感慨,即使在艰难困苦中,人们仍怀揣希望与梦想。

最后,“良言不见听,思之泪沾裳”总结了主题,无论是善意的劝告还是深沉的思考,都无法改变现状,只能以泪水表达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反思,展现了作者对社会不公、人性弱点以及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深刻洞察,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收录诗词(15)

章炳麟(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香园阁席上呈广东记者团诸公

左股蓬莱割去轻,仙山图色染分明。

一家自笑成胡越,四海谁知总弟兄。

大地风云犹急变,东瀛文物待真评。

过江个个皆名士,旋转乾坤有管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观高雄古炮台作

锁钥南门壮大观,珠崖一弃水声酸。

断砖斑剥描蝌蚪,穴壁弯环认弹丸。

出没牛羊春草长,凄凉瓦砾夕阳残。

平生荆棘铜驼意,悄立山头欲去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台湾杂咏

酿蜜波罗摘露香,倾来椰酒白于浆。

相逢歧路无他赠,手捧槟榔劝客尝。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白沙书院示诸生

敢因小邑废弦歌,讲苑新开事切磋。

谁谓英才蛮地少,由来高士海滨多。

文章大块花争发,诗思渊泉水蹙波。

他日应知化邹鲁,好从断简日编摹。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