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西湖》由明末清初诗人陈恭尹所作,通过对西湖美景与历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南宋往事的感慨与对时局的忧虑。
首联“山中麋鹿若为群,岭外双鱼杳不闻”,以山中麋鹿与岭外双鱼的隐喻,表达了诗人对南宋时期繁华景象的怀念,以及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无奈与失落。麋鹿群居象征着国家的繁荣与和谐,而双鱼的消失则暗示了政治的动荡与衰败。
颔联“贫甚独存冯客剑,雪深持上岳王坟”,通过描述贫困中的坚持与对英雄的敬仰,进一步深化了对南宋历史的追忆。冯客剑代表了士人的气节与坚守,岳王坟则是对民族英雄岳飞的纪念,体现了诗人对忠义精神的崇尚。
颈联“西湖歌舞春无价,南宋楼台暮有云”,将西湖的美景与南宋的繁华对比,既赞美了自然风光的美丽,也暗含了对过去盛世的向往与留恋。春日的西湖,楼台烟雨,无不展现出南宋时期的富庶与文化繁荣。
尾联“休恨议和奸相国,大江犹得百年分”,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事件的反思与对未来的期待。在面对议和与奸相的指责时,诗人认为即便有过妥协,但依然能保持国家的独立与稳定,寄寓了对国家统一与和平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景物描写与历史回顾,展现了诗人对南宋文化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