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日过荆山

山邮虽禁火,岭树自生烟。

呜咽同归橹,悲哀欲问天。

泣亲非泣玉,流泪剧流泉。

春鲚横刀脍,何心更食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尽管山间邮递受制于防火规定,但岭上的树木依然自生烟雾。
船桨发出呜咽声,如同一同归乡,满心悲伤想向苍天发问。
哭泣亲人并非因悲痛如玉碎,而是泪水如泉水般汹涌。
春天的鲚鱼切片成脍,此刻我怎还有心情品尝新鲜美味。

注释

山邮:山间的邮递。
禁火:受制于防火规定。
岭树:岭上的树木。
生烟:自生烟雾。
呜咽:发出呜咽声。
归橹:归乡的船桨。
问天:向苍天发问。
泣亲:哭泣亲人。
泣玉:悲痛如玉碎。
流泪:泪水。
剧流泉:如泉水般汹涌。
春鲚:春天的鲚鱼。
脍:切片。
食鲜:品尝新鲜。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寒食日过荆山》,描绘了寒食节(清明前一天)经过荆山时的所见所感。首句“山邮虽禁火”写出了寒食节禁烟火的规定,但山中的自然景象并未因此而停止生机,"岭树自生烟"暗示着山间的袅袅炊烟,与节日的寂静形成对比。

接下来的两句“呜咽同归橹,悲哀欲问天”,通过拟人手法,将船桨的摇曳声形容为呜咽,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哀伤,似乎想要向苍天发问。这里的“悲哀”是对亲人的思念,而非单纯的节日感伤。

“泣亲非泣玉,流泪剧流泉”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的眼泪不仅仅是对逝去亲人的怀念,更像是泉水般滔滔不绝,无法抑制。最后,“春鲚横刀脍,何心更食鲜”以春天的鲚鱼切片为喻,表达出诗人此刻无心享受美食,心中满是悲痛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寒食节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亲人的深切怀念和生活中的哀愁。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寒食前一日陪希深远游大字院

一百五将近,千门烟火微。

闲过少傅宅,喜见老莱衣。

晚雨竹间霁,春禽花上飞。

禅庭清溜满,幽兴自忘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斑竹管笔

翠管江潭竹,斑斑红泪滋。

束毫何劲直,在橐许操持。

欲写湘灵怨,堪传虞舜辞。

蔚然君子器,安用俗人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景彝率和唐崇徽公主手痕诗

两壁美人虹已收,苍崖纤手藓痕秋。

和亲只道能稽古,沉略从来不解羞。

汉月明明掌中照,胡尘漠漠指间留。

昭君殁后更多恨,弹作琵琶曲未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风扫天如鉴,云开日似萍。

苑花犹带湿,蔬甲已微青。

蝶翅粉应薄,塘漘波更渟。

寻春不惜醉,莫笑发星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