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禅者在天宁法舟禅堂的生活与修行状态,充满了深邃的哲思和超然物外的意境。
首句“卓锡几年至”,以“卓锡”这一佛教术语开篇,暗示了禅者的修行历程之久远,以及其坚定的意志和对佛法的虔诚追求。“松灯一草庵”则通过简朴的环境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象征着禅者内心的纯净与宁静。
接下来的“榻虚云共住,定起鸟来参”两句,进一步展现了禅者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云与禅者同榻而眠,鸟儿在禅者冥想时前来,似乎在与他交流,这种情景既神秘又充满诗意,体现了禅者与宇宙万物的亲密无间。
“毳衲人间相,莲文世外谈”则表达了禅者在世间与出世间之间自由穿梭的状态。毳衲,指僧人的衣着,这里用来形容禅者虽身处红尘,但心却超脱世俗,如同莲花般独立于世外,谈论着超越凡尘的真理。
最后,“平生玄寂意,长此对瞿昙”两句,总结了禅者一生追求的境界——玄妙而寂静的心境,以及对佛陀瞿昙(释迦牟尼佛)的崇敬与追随。这不仅是对个人修行目标的阐述,也体现了对佛法深邃智慧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禅者生活细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超然物外的修行境界和对佛法的深刻理解,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