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郭祥正所作的《追和李太白姑熟十咏(其七)望夫山》。诗中描绘了登高远眺的景象,表达了对远方的思念之情。
首句“登高望天涯”,点明了诗人站在高处,向远方眺望的情景,表达了对远方的向往和思念。接着,“化石与君别”一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自己比作化石,与远方的朋友分别,形象地表现了离别的哀愁。
“秋鬓霜露深,春衫薜萝发”两句,通过描写季节的变化,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无情。秋天的鬓发如同霜露般深沉,春天的衣衫则如同薜萝般散发出生机,对比鲜明,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旅雁只空飞,悲咽长不绝”描绘了旅途中孤雁的景象,雁声悲鸣,长久不息,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忧伤。最后,“行客归去来,芳心可休歇”一句,诗人希望远方的行客能够归来,让自己的心得到片刻的安宁,表达了对团聚的渴望和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登高远眺为背景,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团聚的渴望,情感真挚,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