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孔武仲的作品,名为《板桥辞太母灵舆三首(其一)》。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已故先人的哀悼之情,以及对于古今礼仪的思考和反思。
“吉仗凶仪备古今”一句,点明了古今各种典章制度都已备好,既有庆祝吉祥的礼节,也有处理悲伤凶险的仪式。这不仅展示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对时空变迁中的文化承传的关注。
“哀歌仍杂管箫音”则是说尽管有着各种各样的乐器声音,但在哀悼先人的场合,音乐也只能陪伴着悲伤之声。这句诗不仅描绘了当时的丧礼景象,也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悲痛。
“喧阗四海脩同轨”一句中,“喧阗四海”形容丧礼的盛大和隆重,参与者众多,范围广泛;“脩同轨”则意味着人们在这一共同的礼仪下团结一致,共襄盛举。这句话强调了古代丧葬礼仪对于社会凝聚力的一种象征意义。
最后,“未满君王孝养心”表达的是诗人对于先母的哀思之情,即使是在君主面前,也无法完全倾诉其孝顺养育之心。这里的“君王”可能是指在位的皇帝,而“未满”则暗示了诗人的哀思之深,难以言表。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丧礼仪式的描述,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古代社会对于孝道和丧葬礼俗的重视,同时也反映出诗人个人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