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散发南楼夜,翛然披素襟。
蛩声依草际,萤火落墙阴。
老破当年梦,秋生久客心。
遥思苔石上,坐听美人琴。
这首明代诗人谢榛的《夏夜独坐披襟当风颇有秋意赋此寄怀》描绘了夏日夜晚的独特景象和个人心境。诗人独自在南楼上,散开发髻,随意披着白色的衣襟,营造出一种闲适而略带寂寥的氛围。夜晚的虫鸣,如蛩声,轻轻依附于草丛之间,增添了宁静的自然之声;萤火虫在墙壁的阴暗处闪烁,更显秋意渐浓。
诗中“老破当年梦”表达了诗人对往昔梦想的追忆,岁月流逝,那些曾经的梦想似乎已被时光磨损;“秋生久客心”则透露出诗人的羁旅之愁和对故乡的思念,秋天的到来加深了他的孤独感。最后,诗人想象自己坐在长满青苔的石头上,静静地倾听远方美人的琴音,寄托了他对美好情感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夏夜独坐时的内心世界,既有对过去的怀念,又有对未来的期待,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不详
山东临清人。十六岁时作乐府商调,流传颇广,后折节读书,刻意为歌诗,以声律有闻于时。嘉靖间,挟诗卷游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为“后七子”之一,倡导为诗摹拟盛唐,主张“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后为李攀龙排斥,削名“七子”之外,客游诸藩王间,以布衣终其身。其诗以律句绝句见长,功力深厚,句响字稳,著有《四溟集》、《四溟诗话》
乱后相逢日,论交半已非。
谋生双鬓改,感旧十年归。
帆落烟中浦,琴鸣竹里扉。
重来傍燕市,霜露满秋衣。
地入维扬路,天分牛斗墟。
秋帆二水外,春草六朝余。
冰雪生官舍,风尘走谏书。
从来经国者,宁不念樵渔。
对汝还成叹,寒更坐转深。
异乡垂老计,春草隔年心。
蜡炬明残夜,天风破积阴。
遥怜几稚子,酒罢一长吟。
晓起正科头,时闻花外鸠。
出门疏雨歇,倚杖断云流。
绿草偏依水,青山半入楼。
况逢春酒熟,不负嗣宗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