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本觉寺追次苏韵

支公驻锡此祗林,藓剥残碑尚可寻。

三过音尘俱是幻,当年世故总成今。

谈经却忆莲华舌,卜隐长怀薜荔心。

徙倚清晖忘去住,满庭花雨正秋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沈启原所作,名为《登本觉寺追次苏韵》。诗中描绘了诗人登临本觉寺时的所见所感,以及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与感慨。

首联“支公驻锡此祗林,藓剥残碑尚可寻”,开篇即点出地点,描述了古代高僧支公曾在此地驻锡修行,而今虽碑文斑驳,但依然能寻得其痕迹,流露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

颔联“三过音尘俱是幻,当年世故总成今”,诗人通过“三过”这一细节,表达了对过往经历的深刻反思。他认为,那些曾经的声音与尘世的琐事,如今看来都如同幻象一般虚无,强调了时间流逝带来的变化与无常。

颈联“谈经却忆莲华舌,卜隐长怀薜荔心”,转而回忆起与佛法相关的往事。诗人想起在谈论佛经时,仿佛听到了莲花般纯净的声音;同时,他也怀念着隐居山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心境。这两句展现了诗人对精神追求的向往和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尾联“徙倚清晖忘去住,满庭花雨正秋深”,最后两句描绘了一幅静谧的画面。诗人站在清幽的环境中,忘记了归去与留下的分别,沉浸在这份宁静之中。满庭的花雨,正是秋天深沉的象征,既美丽又略带一丝凄凉,与诗人此时的心境相契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追忆、对佛法的感悟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当下生活的思考。

收录诗词(4)

沈启原(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山居诗二首(其一)

遁居霞雾峰,千山万山里。

白云傍榻飞,草阁依岩起。

閒卧拥鹿裘,清谈挥麈尾。

童子采茶归,自去汲泉水。

形式: 古风

和山居诗二首(其二)

山空宿鸟鸣,涧道卧松影。

凉月夜凄凄,明河秋耿耿。

长歌复短吟,来往无人境。

疏鬓不堪搔,絺衣风露冷。

形式: 古风 押[梗]韵

登紫薇山

危峰独上有馀情,苍蔼微茫入望生。

山势直从秦岭断,溪流遥接越江清。

满林落日啼玄豹,几树新声变早莺。

咫尺空馀堪隐地,自惭犹未解尘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署中种花

客路三千到海涯,诛茅编竹自成家。

亦知奇字无人问,尽日抛书学种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