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大饥

濯濯山上木,重重甑上尘。

不虞垂暮节,见此大灾辰。

岭海久縻烂,今疚更酸辛。

肥遗谬云龙,饥兆天下沦。

天刺神不富,曷丧号如焚。

周周与蛩蛩,异俗各相因。

胡乃同血气,秦越视所亲。

救荒罕长策,望雨先作云。

乞物思裴令,捐益欲周贫。

庶几有秋获,比闾庆食新。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名为《粤大饥》,是明代诗人欧主遇的作品。诗中描绘了广东地区发生的大饥荒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灾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首句“濯濯山上木,重重甑上尘”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荒凉的自然景象和百姓生活的贫困,山上的树木光秃秃,甑子上堆积着厚厚的灰尘,形象地展现了灾荒带来的荒凉与贫穷。

接着,“不虞垂暮节,见此大灾辰”表达了对灾荒突然降临的意外和无奈,同时也流露出对未来的忧虑。“岭海久縻烂,今疚更酸辛”则进一步描述了灾荒持续时间之长以及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煎熬。

“肥遗谬云龙,饥兆天下沦”通过比喻手法,将灾荒比作龙的肥美,而实际上却是百姓的饥饿,预示着国家的衰败。“天刺神不富,曷丧号如焚”表达了对天道不公的质疑和对神灵无能为力的哀叹,同时暗示了社会救助机制的缺失。

“周周与蛩蛩,异俗各相因。胡乃同血气,秦越视所亲”通过对比不同社会群体在灾荒面前的不同态度,揭示了人情冷暖和社会阶层的差异,强调了人与人之间应相互扶持的重要性。

“救荒罕长策,望雨先作云”反映了当时社会在应对灾荒时缺乏有效的解决办法,只能寄希望于降雨。“乞物思裴令,捐益欲周贫”表达了对有能力人士能够伸出援手,帮助灾民度过难关的期待。

最后,“庶几有秋获,比闾庆食新”寄托了人们对未来丰收的希望,以及灾后重建家园、庆祝新生活的美好愿景。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对灾荒景象的描绘和对社会问题的反思,展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收录诗词(69)

欧主遇(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区启图入都

君不见宣王北伐振周室,自将王旅命师律。

卿士虎臣佐中兴,文兼武事惟尹吉。

又不见邺侯谒帝灵武时,衣袍紫白动相随。

收复两京有长策,天下无寇早为期。

我皇圣武雒阳起,缵绪金陵咏丰芑。

愿得熊罴不二心,言驾六飞西北指。

君家簪笏旧盈门,君为二邑利盘根。

欲成国史传先业,欲请长缨灭祲氛。

据鞍矍铄谁为右,报国世恩恩复厚。

击楫中流先着鞭,誓吉同仇吾敢后。

形式: 古风

永历二年九月十五日

东西巡驻跸,南北直收京。

盛气灵洲见,秋花锦石明。

因风荷艾客,望月凤凰城。

谁问升沉理,平分天际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得黄女倩阳春书却寄

戎马满天地,离居日月忧。

清谭思卫乐,曲径少羊裘。

雁字怀难寄,鸰原恨故留。

江村重就宿,典籍任冥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庚寅春即事

帝座传迁次,髦头见动兵。

庙廊稀胜算,簪笏几同行。

沼浅鱼何乐,天低雁莫征。

不劳金窖力,贫贱一身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