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叹三首(其二)

妄言处处触危机,侍从忧时自计非。

解识篝灯悲愤意,终羞揽袂道牛衣。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在动荡时局中的深沉忧虑和个人抉择。"妄言处处触危机"一句,暗示了言辞不慎可能带来的危险,诗人意识到言谈举止需谨慎。"侍从忧时自计非"表达了他对身边人的关心,以及对自己决策是否正确的反思,认为在动荡的时代,个人的筹划可能并不完全正确。

"解识篝灯悲愤意"描绘了一幅深夜独坐,心怀悲愤的画面,可能是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也可能是对自己处境的感慨。"终羞揽袂道牛衣"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自省和谦逊,他不愿在他人面前流露出低微的困境,即使衣衫褴褛,也感到羞耻,体现了他的坚韧和自尊。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个人经历为切入点,展现了诗人身处乱世的清醒与无奈,以及对社会责任的深深思考。

收录诗词(215)

张之洞(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永叹三首(其三)

门第崔卢又盛年,饶耕负戴总欢然。

天生此子宜栖隐,偏夺高柔室内贤。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戒坛松歌

策蹇寻山冒残暑,食宿招提已四五。

仙嶂灵湫那得逢,枉使人畜挥汗雨。

精庐雕饰为檀越,佛衣陊剥见黄土。

佛法一线在戒坛,叩门先听松声寒。

横广平台五十步,穆穆护法排苍官。

墨云倒垂逾万斛,压折白石回阑干。

潮音震荡纤壒扫,气象已足肃群顽。

矫如神龙下听去,赫若天王司当关。

十松庄慢皆异态,各各淩霄斗苍黛。

一株偃蹇甘独舞,不与群松论向背。

此树问年臆可知,开皇下迄耶律代。

门内白足鸣鼓钟,年年传法欺愚蒙。

何人饱食携坐具,享此万壑清凉风。

风动树开见山趾,帝畿浩浩穷百里。

长波如带抱坛来,历劫不枯桑乾水。

回望西山众精蓝,只如房蜂与穴蚁。

彼法开山信有人,善踞灵奇为栖止。

定知末法三千年,法终不灭松不死。

形式: 古风

秋兴

归鸿警边吹,离羊嘶商音。

夷则伤万物,肃然恻我心。

夕溥砌菊露,晨损庭柯森。

元蝉閟曼响,蜻蛚振促吟。

虚堂紬缃素,珍此一寸阴。

陨落悚困学,澄颢愉烦襟。

褰衣览城阙,披露西山岑。

凉宇绛蝀敛,颓照碧氛沈。

登稼农休耒,授衣女急针。

荒陂稍夷旷,蒹葭犹萧椮。

此日叹竭泽,昔游鉴清湛。

潘生赋不达,汉武乐已淫。

玩易自无闷,歌唐独思深。

欲辨谁为质,命盏聊孤斟。

游息止艺圃,翔集耽文林。

谁云秋可悲,且操履霜琴。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同张绳庵访僧心泉因与同游南洼

簪组如林森机械,拙者转喉招嗔怪。

辛苦酬答两无益,适野寻僧差足快。

清远无如龙树阁,风水鳞鳞漾蒲稗。

白日闲澹罕游人,午鸠独鸣寂梵呗。

三人不知谁主客,错综谈端等针芥。

会心即答倦即默,茗碗无温聊一嘬。

此际鞿鞅尽摆脱,何异枯柳揩马疥。

禅客洒落不参禅,偶参金石及书画。

远识阮姚近戴刘,略述旧闻资感喟。

海宁达受号博古,法眼炯炯同宗派。

缥囊犀轴积如仓,投老尽偿柴米债。

此亦五阴障真如,今朝始入四禅界。

文畅爱文心无著,如满游山力未备。

我虽钝根可渐磨,师老难回年齿迈。

留此孤云伴我游,洒然何知世网隘。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