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之仪所作的《次韵君俞四首(其三)》。诗中以“惊”字开篇,引出对“神”的赞叹,进而揭示出“无不是虚名”的深刻哲理。诗人通过对比天边与灶下,展现了对人生境遇的感慨,以及对权力与战争的反思。
“方观去接天边翼”,描绘了诗人对广阔天地的向往,仿佛自己能够与天空相连,象征着追求理想与自由的精神。“何事犹谐爨下声”,则转折至现实,表达了即使在平凡的生活琐事中,也依然能听到生活的回响,暗示了即便身处困境,内心的声音依旧坚韧不屈。
“齐晋近能通歃血,江黄讵敢议鏖兵”,这两句诗运用历史典故,将古代诸侯盟誓与现代战争进行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残酷性的批判。齐晋两国曾通过歃血盟誓来巩固联盟,而“江黄”可能指代的是某种特定的历史事件或地区,诗人在此提出是否敢于讨论发动战争的问题,体现了对战争的深思熟虑。
最后,“老来肺腑都荆棘,顿欲薅锄不计程”,诗人自述年老后内心的复杂情感,比喻为被荆棘所困,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回忆与反思,以及想要清除心灵杂草的决心。这句诗既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人生经历的总结,蕴含着一种深刻的自我反省和对未来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历史、战争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洞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