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君俞四首(其三)

语解惊人固有神,始知无不是虚名。

方观去接天边翼,何事犹谐爨下声。

齐晋近能通歃血,江黄讵敢议鏖兵。

老来肺腑都荆棘,顿欲薅锄不计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之仪所作的《次韵君俞四首(其三)》。诗中以“惊”字开篇,引出对“神”的赞叹,进而揭示出“无不是虚名”的深刻哲理。诗人通过对比天边与灶下,展现了对人生境遇的感慨,以及对权力与战争的反思。

“方观去接天边翼”,描绘了诗人对广阔天地的向往,仿佛自己能够与天空相连,象征着追求理想与自由的精神。“何事犹谐爨下声”,则转折至现实,表达了即使在平凡的生活琐事中,也依然能听到生活的回响,暗示了即便身处困境,内心的声音依旧坚韧不屈。

“齐晋近能通歃血,江黄讵敢议鏖兵”,这两句诗运用历史典故,将古代诸侯盟誓与现代战争进行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残酷性的批判。齐晋两国曾通过歃血盟誓来巩固联盟,而“江黄”可能指代的是某种特定的历史事件或地区,诗人在此提出是否敢于讨论发动战争的问题,体现了对战争的深思熟虑。

最后,“老来肺腑都荆棘,顿欲薅锄不计程”,诗人自述年老后内心的复杂情感,比喻为被荆棘所困,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回忆与反思,以及想要清除心灵杂草的决心。这句诗既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人生经历的总结,蕴含着一种深刻的自我反省和对未来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历史、战争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洞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收录诗词(837)

李之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 字:端叔
  • 籍贯:沧州无棣(庆云县)
  • 生卒年:1038~1117

相关古诗词

次韵君俞四首(其四)

熊掌如何得豹胎,弃常嗜异信难材。

端能不学邯郸步,正可同尝沆瀣杯。

有意良图休我老,他年吉卜伫君枚。

云间日下容相契,且置燃萁特地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堤上閒步二首(其一)

风旌江木信漂浮,散策腾腾亦谬悠。

未必萦回能擢胜,却疑平远解供愁。

年衰易感难留日,机尽应无不下鸥。

渡口舟横晚潮急,一番佳意忆苏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堤上閒步二首(其二)

暖风轻蹙浪花浮,留滞江城愧谢悠。

吟苦空多屈原恨,赋残犹剩庾郎愁。

渐因卜筑投归鹭,聊托潺湲习戏鸥。

可笑粗官杀风景,满船丝管载凉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题韦深道寄傲轩

南窗何似北窗凉,寄傲来风各有方。

千古光辉如昨日,一时收拾付新堂。

已惊盏里醅初绿,更觉篱边菊渐黄。

就使主人官即显,此门高兴定难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