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描绘了一位诗人移居僻静之地,远离尘嚣,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场景。首联“借屋藏书避世喧,地偏尘远水云繁”开篇即点明了诗人选择隐居的原因和环境特点,借以藏书的屋舍远离尘嚣,四周是偏僻之地,远处水云缭绕,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氛围。颔联“篱前沙渚群鸥卧,村外人家万蚁屯”进一步描绘了居住地的自然风光,沙洲上群鸥悠闲地卧着,村外的人家如同蚂蚁般密集,生动展现了宁静而生机勃勃的乡村景象。颈联“春送兰香浮绮席,月移梅影度柴门”则通过季节变换,春日里兰花的香气飘散在宴席之上,夜晚月光下梅花的影子穿过柴门,将自然之美与生活情趣融为一体。尾联“杖藜惯识湖东路,今雨还寻孺子论”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生活的怀念以及对未来与友人交流的期待,杖藜行走于湖边小路,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都愿意与朋友探讨学问,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乐于交流的个性。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