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石华洞示季弟兼怀仲氏

高云过天双白鹤,翛然长啸下寥廓。

古洞春深积翠幽,碧玉清琼倚岩阁。

俯视诸闽控九溪,未论君山与王屋。

绝磴恍如陟剑门,涓滴翻疑通箭括。

仙人已去鸾凤遥,丹室犹馀龙虎伏。

忆我少时从此去,千里江山隔烟树。

一别悠悠十五年,重来却记旧游处。

汝今来游值我年,壮志直欲穷五原。

我昔驱驰恣游衍,北走碣石西昆崙。

此时远望东南下,名山大岳如云屯。

却思此地岩谷好,忽怜故山最相肖。

海上遥连阆苑高,人间更悟曹溪妙。

与汝仲兄坐读书,渠时且长汝还少。

汝今好游渠尚栖,两地相思不复疑。

春来鸿雁纷北去,安得双翰一寄之。

寄之将云何,临风感慨多。

戎马关山堪涕泪,但逢幽胜且狂歌。

狂歌涕泪两难分,念渠久已怀世纷,何当一出凌青云。

须将手持九节杖,槌碎玉华石,五色炼散之,裁为锦织文。

补仙裳,报夫君。

兹山于我应有盟,他年挈以归沧溟。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石华洞的游览以及对兄弟的思念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神秘,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憧憬。

首句“高云过天双白鹤,翛然长啸下寥廓”,以鹤的飞翔象征自由与超脱,鹤的长啸则传达了一种悠远而深邃的情感。接下来,“古洞春深积翠幽,碧玉清琼倚岩阁”描绘了石华洞内春意盎然、绿意浓郁的景象,碧玉般的岩石与清澈的泉水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

“俯视诸闽控九溪,未论君山与王屋”两句,通过俯瞰的视角,展现了石华洞周边广阔而复杂的地理环境,暗示了其在自然中的重要地位。接着,“绝磴恍如陟剑门,涓滴翻疑通箭括”则进一步描绘了石华洞的险峻与奇特,仿佛是通往未知世界的门户。

“仙人已去鸾凤遥,丹室犹馀龙虎伏”两句,借用了仙人与鸾凤的传说,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暗示了石华洞内可能隐藏着某种神秘的力量或秘密。最后,“忆我少时从此去,千里江山隔烟树。一别悠悠十五年,重来却记旧游处”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与对未来的期待,以及对兄弟的深深思念。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兄弟情谊的深切怀念。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669)

林大春(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望夫山吟

妾家钱塘西,与君隔烟渚。

因风讯青鸾,赠君双锦字。

君行在高云,妾栖在檐户。

为君理修容,怅然心独许。

云胡中道间,玉颜事尘土。

徒自惜铅华,强自学歌舞。

舞处影空怜,歌时声独苦。

衷情欲诉谁,频向梦中语。

日夕待君归,逢君何太迟。

风雨一言合,沧波多所思。

风雨岂不多,沧波岂不广。

素心既已酬,一苇终然往。

感君一顾恩,听妾前致辞。

愿君无遗妾,葑菲当自知。

知不知,恨别离,春江月满愁仍亏。

为君且辍金缕衣,欲行不行双泪垂。

但愿君心长在妾,不怨妾身与君违。

君不见,望夫山,千秋万古谁能移。

形式: 古风

别孙使君教授临江

使君起自飞龙初,执政大臣有荐书。

翻然欲复贞观时,拔茅汇进登唐虞。

祇为尚书期不赴,遂令十载留公车。

一朝赋就雄三辅,分符千里拜黄图。

黄图三辅名天下,文学吏治倾西都。

岂知世事非古昔,不爱鸣瑟爱筝竽。

黄金殊锡人所羡,素丝直节谁能渝。

解绶萧然别畿甸,怜才复尔寄江湖。

畿甸江湖浑不异,民风士习元相须。

君不见汉家制礼叔孙生,鲁国两生空踌蹰。

又不见六国纷纷争帝秦,仲连谔谔秦兵趋。

世道污隆有如此,谁云禄薄官为儒。

形式: 古风

病在告闻李子藩亦病欲乞归走笔讯之

吾亲即君亲,君亲比吾亲仍健。

君身似吾身,君病视吾仍较浅。

君为天官曹,云是分别在朝在野之贤豪。

吾犹一计吏,治赋宁如古人之才高。

吾今欲去良有以,问君之病胡为尔。

四海闻知半沟壑,五侯出入尽金紫。

苍生属望正吾人,去矣凭谁翊天子。

大厦元非一柱功,长城况复千夫怒。

君不见南山杞梓撑金台,泽边樗栎生莓苔。

他山有石空云霾,卞氏之璧终须开,问君之病胡为哉。

形式: 古风

赠萧上舍还潮

汝去今何方,千山万山回故乡。

汝来昔何日,西风北风起京邑。

西风北风扫胡尘,千山万山战后人。

人生踪迹讵有定,暮行百越朝三秦。

秦越区区那足齿,羡君意气倾千里。

我家况与君家邻,清梦随君渡潮水。

赠君亦有绿绮琴,听君一曲愁人心。

别来拂拭虚窗下,琤琤犹作龙唇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