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武肃王校射图歌

是谁顾盻生风云,罗刹江头虎帐屯。

吴山草木助兵气,射侯齐画天吴魂。

江头天吴久作恶,前胥后种不可度。

白莲花仙真英雄,力术民生气磅礴。

三千弩下衣锦兵,先以射法试先声。

谁穿七札谁贯木,巧力惨淡齐经营。

古人神功亦劳止,落日之弓救月矢。

三礼射经不尽传,五行六甲参巫史。

洸洸大纛导九斿,帐前参佐俱名流。

旗鼓应归顾全武,铙歌豫命皮日休。

技成不须佽飞手,山场大阅光牛斗。

淮南黑云晋鸦儿,若遇我军都俛首。

果然一战百川东,朝潮夕汐避雄风。

九龙其遁三犀立,缓缓归来劳酒浓。

披图论世有馀恨,如此精兵用未尽。

宣武镇中封豕骄,河东摩下老罴困。

幕中扶义有罗君,大声草檄凌秋旻。

白莲花仙恋衣锦,祗退天吴不进军。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场壮观的校射场景,通过丰富的想象与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古代武将的英勇与智慧。诗人以“吴越武肃王校射图”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出一幅充满力量与艺术美感的画面。

诗中首先描绘了风云变幻的景象,仿佛是武将们的气势所引发,随后点明地点在罗刹江边,虎帐林立,预示着一场激烈的比武即将展开。吴山的草木似乎也充满了战斗的气息,与射箭的技艺相呼应,共同激发了对胜利的渴望。诗中提到的“白莲花仙”,可能象征着英雄人物,其力量与精神气魄磅礴,令人敬仰。

接着,诗人描述了校射的过程,从准备到实施,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紧张与期待。箭矢的穿透力、技巧的运用以及背后的策略布局都被一一展现,显示出古代军事训练的严谨与高效。诗中还提到了古代的射箭技术与理论,如“三礼射经”、“五行六甲”等,强调了传统知识在实战中的应用。

校射现场的气氛被形容为“洸洸大纛导九斿”,旗帜与战鼓的配合,以及周围名流的参与,营造出一种庄重而热烈的氛围。诗中还提到“皮日休”的名字,可能是借用了历史上的某位文人,来衬托出武将们不仅有勇有谋,也有文化修养。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这场校射的赞叹与遗憾,认为如此精兵未被充分运用,暗示了对武肃王或当时统治者的某种期待。同时,也提到了其他地方的敌对势力,如“淮南黑云晋鸦儿”,预示着未来的挑战与冲突。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不仅展现了古代军事训练的精彩瞬间,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英雄主义、战略智慧以及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与赞美。

收录诗词(798)

全祖望(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浙东学派重要代表,学者称谢山先生。曾主讲于浙江蕺山书院,广东端溪书院。上承清初黄宗羲经世致用之学,博通经史,在学术上推崇黄宗羲、万斯同,于南明史实广为搜罗纂述,贡献甚大,其著作极为丰富,达35部,400多卷,且大多数学术著作用力极深。其主要著作有:《鲒埼亭集》、《困学纪闻三笺》、《七校水经注》、《续甬上耆旧诗》、《经史问答》、《读易别录》、《汉书地理志稽疑》、《古今通史年表》等

  • 字:绍衣
  • 号:谢山
  • 籍贯:浙江鄞县(今鄞州区洞桥镇沙港村)
  • 生卒年:1705-1755

相关古诗词

明陈待诏老莲画卷首题曰丁君梅孙以酒资为予致妓乞画予即令以资改葬文长先生而画此贻之其画为枯木附以水仙呜呼老莲好色之徒然其实有大节试观此卷古人哉嶰谷乞予作歌

白门待诏真奡兀,此头可断腕不屈。

名王为唤美人来,一笑挥毫怪咄咄。

酒阑午夜梦魂醒,翩然而逝疑飞越。

谁言此老空清狂,个中心事良勃窣。

故都已哭钟山陵,故乡重吊青藤碣。

板桥花柳逐逝波,剡溪松楸伤野窟。

萧疏为写岁寒姿,春花傍得冬株茁。

招魂一曲万古愁,中有畸人不朽骨。

形式: 古风

铜制如来䧏生像歌

何物老妪如达生,可儿可儿此宁馨。

五百道乳一吸倾,轩然七步意飞腾。

方舆圆盖良浩荡,岂有黄口思横行。

文武成康纵不作,异说未必遽勃兴。

西竺家免妄自大,乃以早出思凭陵。

恒星如雨陨不见,尚嫌其晚纷纭争。

孔子吾师之高弟,其言固自有明徵。

谁人巧仿金涂塔,相轮峨峨铜绿明。

摩挲题字半漫漶,妙制定非凡手成。

白石不作周郎死,才薄有愧哦诗声。

夜深且桃长明灯,诗成共啖山芋羹。

形式: 古风

左宁南像

平贼将军贼未平,拥兵坐杀杨武陵。

集师竟负侯归德,赐玉赐蟒空充盈。

可怜状貌良魁杰,咳唾犹能震雷霆。

谓应谈笑除残竟,谁道迁延酿祸成。

晋阳甲岂人臣事,党人曲说吾勿听。

一败顿陨狼伉魄,百年犹传虎踞形。

只有白头柳敬亭,纸背犹闻抵掌声。

区区不负宁南意,惜未移赠宁南报有明。

形式: 古风

游故水部郑君休园用嶰谷旧韵(其一)

阁道空中度,山蹊洞外深。

树穿危石制,水定白云临。

萧瑟寒冬状,清流旧雨吟。

杉关埋碧久,何处觅遗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