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诗人吴雯的《读傅公他诗感书其后》以竹和丝为象征,表达了深沉的情感共鸣。"苦节孤生竹",比喻傅公坚韧不屈的品格,如同孤独生长的竹子,坚守着清苦的节操;"哀弦寡女丝"则借少妇的琴声,寄托了傅公的孤寂与哀愁。接下来的两句"感君迸泪处,是我断肠时",直接抒发了诗人读诗时的强烈情感,仿佛傅公的泪水触动了自己的心弦,使之感到无比的痛楚。
"不死翻成恨,多愁祇益悲",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意指傅公的不幸并未使他离开人世,反而增添了无尽的遗憾和悲伤。最后两句"长饥忍薇蕨,高义北堂知",诗人表示即使在艰难的生活中,傅公的高尚情操如同北堂(古代尊长居所)的美德一样为人所知,他的坚韧与深情令人敬佩。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比喻和深沉的共鸣,展现了诗人对傅公境遇的理解和对其人格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