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兜率寺

簿领迷人喜暂闲,聊寻古寺陟孤峦。

柏藏一径中间窄,云敛千峰四面宽。

远目已将飞鸟过,寸心更乞老僧安。

若为借得禅房宿,卧看龛灯一点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文书工作繁忙中偷得片刻清闲,随意去寻找古老的寺庙攀登孤峰。
小路两侧柏树簇拥,显得狭窄;抬头看,云雾收拢,四周的山峰显得辽阔无边。
目光放远,已能越过飞翔的鸟儿,心中渴望能与老僧一同安宁。
如果能借住禅房一晚,我愿静卧其中,欣赏那一盏灯火的微弱余晖。

注释

簿领:繁重的文书工作。
喜:欢喜。
暂闲:短暂的闲暇。
古寺:古老的寺庙。
陟:攀登。
孤峦:孤独的山峰。
柏藏:柏树掩映的小路。
一径:一条小路。
中间窄:道路狭窄。
云敛:云雾收敛。
千峰:众多山峰。
四面宽:视野开阔。
远目:远望。
飞鸟过:鸟儿飞过。
寸心:内心深处。
老僧安:老僧的安宁。
禅房:禅修的居所。
宿:住宿。
龛灯:佛龛中的灯。
一点残:微弱的灯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寻求心灵宁静的境界。"簿领迷人喜暂闲,聊寻古寺陟孤峦"表达了诗人对于逃离喧嚣世界、寻找一份短暂安宁的心愿,以及对远古寺庙和幽深山峦的向往。

"柏藏一径中间窄,云敛千峰四面宽"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空间的感受。这里的“柏”暗指古老的柏树,它们常伴随着寺庙而生长,象征着时间的沉淀和宁静。而“一径中间窄”则是说这条通往古寺的小路被两旁的柏树所环绕,使得路径变得狭窄。相对的是"云敛千峰四面宽",这里的“云”象征着高远和神秘,而“敛”字则表达了山峦被云雾所笼罩,给人一种广阔无垠的感觉。

"远目已将飞鸟过,寸心更乞老僧安"中,“远目”意味着诗人的视线延伸到了远处,而“飞鸟”象征着自由和超脱。诗人希望自己的心灵能够如同飞鸟一般自由翱翔,同时也在向那位居住在寺庙中的老僧请求一份内心的安宁。

最后,“若为借得禅房宿,卧看龛灯一点残”表达了诗人对于能在这片静谧之地暂时寄宿、体验禅修生活的渴望。"卧看龛灯一点残"则描绘了一幅夜晚躺在禅房中,仅凭一丝微弱的灯光,感悟生命和宇宙之美的画面。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对自然与心灵宁静的向往,以及对于超越世俗烦恼、达到精神层面的追求。

收录诗词(863)

文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 字:与可
  • 号:笑笑居士
  • 籍贯: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
  • 生卒年:1018~1079年

相关古诗词

题象耳山寺

转谷萦岩路始穷,隔林遥望一门通。

溪山俱在见闻外,台殿尽藏怀抱中。

像阁罘罳明海日,经幢璎珞撼天风。

劳生又逐轻舠去,珍重高僧解苦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题鹤鸣化上清宫

秘宇压孱颜,飞梯上屈盘。

清流抱山合,乔树来云寒。

地古芝英折,岩秋石乳乾。

飙轮游底处,空自立层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题黎公照序训堂

常爱三峨临古郡,君之别业在其城。

近营大第当高处,更起新堂立美名。

满外江山皆秀绝,入中文史自纵横。

如何置得乌尤住,相与谈经过此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凝云榭晚兴

晚策倚危榭,群峰天际横。

云阴下斜谷,雨势落褒城。

远渡孤烟起,前村夕照明。

遥怀寄新月,又见一棱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