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高人厌世氛,一夕敛天真。
花落閒庭晚,鸟啼空谷春。
药囊馀旧剂,茶灶冷香尘。
埋玉湘江上,悲风起白蘋。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人远离尘嚣,归隐山林的生活状态。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隐居者在自然中的宁静与和谐。首句“高人厌世氛,一夕敛天真”直接点出隐士对世俗的厌倦,选择在夜晚收敛起内心的天真,暗示了其内心世界的复杂与深沉。接下来,“花落閒庭晚,鸟啼空谷春”两句,以花落与鸟鸣为背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充满生机的氛围,进一步烘托出隐士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最后,“药囊馀旧剂,茶灶冷香尘”描绘了隐士日常生活的简朴与淡泊,药囊中残留的旧药剂和冷却的茶灶上积聚的香尘,都体现了其生活态度的朴素与超脱。“埋玉湘江上,悲风起白蘋”则以湘江边的埋玉和随之而起的悲风,象征着对逝去生命的哀悼与怀念,同时也暗含着对隐士精神追求的赞美与敬仰。整首诗通过对隐士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超凡脱俗、追求心灵自由的崇高境界的向往与赞美。
不详
理学家、史学家、经济学家和文学家,海南四大才子之一。玉峰、,琼州琼台(今属海南)人。景泰五年进士,历官经筵讲官、侍讲、侍讲学士、翰林学士、国子临祭酒、礼部侍郎、尚书、纂修《宪宗实录》总裁官、文渊阁大学士、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等职。学问渊博,熟悉当代掌故,晚年右眼失明仍披览不辍,研究领域涉政治、经济、文学、医学等,著述甚丰,同海瑞合称为“海南双壁”
镇日掩书窗,心閒万境忘。
汲泉烹苦茗,添火试沉香。
琴韵清宵远,诗声白昼长。
青编长在手,倦倚竹方床。
一室清如洗,翛然绝俗嚣。
字临春景蚓,画辨午时猫。
烟净芸香细,风微竹汗消。
还期太乙老,藜杖烛清宵。
何处飞泉好,庐山自昔闻。
悬空一水立,蓦地两山分。
直泻崖前月,平沾树杪云。
源头如可到,乘兴访匡君。
岷江万里下,梵刹半空开。
吴树风吹断,淮山水荡回。
潮声杂钟磬,波影动楼台。
千载张公子,题诗会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