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冯志青龙华饯春图

钿毂芳尘,红楼梦迹,寻春春向谁边。

拾翠人逢,衣香惯惹吟鞭。

东风十里淞南路,任消磨、金粉年年。

比天台、一饭胡麻,本事流传。

欢场例有团沙感,话杜郎丝鬓,倦对茶烟。

小字冰缣,诗心为致缠绵。

桃花人面依然在,唤真真、画里相看。

只愁它、玉树残歌,咽尽啼鹃。

形式:

鉴赏

这首《高阳台》词,由清末近现代初的夏孙桐所作,描绘了一幅龙华饯春图的细腻场景。词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短暂,以及人们对于美好时光的留恋与感慨。

词的开篇“钿毂芳尘,红楼梦迹”,以“钿毂”形容华丽的车马,与“红楼梦迹”相呼应,营造出一种繁华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接下来“寻春春向谁边”,则表达了对春天的追寻,但又似乎不知何处可寻,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失落感。

“拾翠人逢,衣香惯惹吟鞭”,描绘了春日里人们踏青的情景,衣香与吟鞭交织,充满了生活的诗意。接着“东风十里淞南路,任消磨、金粉年年”,通过描写淞南路的景色,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变迁,金粉年年的比喻,既形象又富有深意。

“比天台、一饭胡麻,本事流传”,这里以天台山的典故,引出了一段关于爱情的故事,暗示了词中所描绘的场景可能蕴含着某种情感的寄托。接下来“欢场例有团沙感,话杜郎丝鬓,倦对茶烟”,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表达,通过“团沙感”、“杜郎丝鬓”等意象,表达了对过往欢乐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小字冰缣,诗心为致缠绵”,点明了词人的创作心境,通过细腻的文字和深情的诗句,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怀念。最后“桃花人面依然在,唤真真、画里相看”,以桃花与人面的对比,强调了记忆中的美好与现实的差异,而“只愁它、玉树残歌,咽尽啼鹃”则以“玉树残歌”和“啼鹃”的形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即将消逝的忧虑和哀愁。

整首词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与感慨,展现了作者对于生命、时间、情感的深刻思考,语言优美,情感丰富,是一首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收录诗词(516)

夏孙桐(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高阳台.傅沅叔属题其聘室聂稚梅女士诗扇遗墨

玉镜留盟,蕊珠证果,彩鸾一纸人间。

攀桂仙郎,艳称璧合良缘。

娲皇莫补情天缺,望银河、风引舟还。

护遗芬、宝扇徵题,故剑同看。

黄门老去犹追感,诵凄清诔笔,永眷钗钿。

慧业三生,外家曾溯渊源。

粲花诗句簪花字,付燃脂、集里流传。

丽金箱、片羽光芒,增色彤编。

形式:

金缕曲.丁丑上巳

老作幽燕客。对年年、泥人兰芍,未疏吟席。

风景不殊新亭畔,芳草无情自碧。

问何计、酬将春色。

别有会心山阴序,便悤悤、觞咏悲陈迹。

千载后,感今昔。吾侪桑海同经历。

念余生、河清久俟,几人头白。

正似冰霜寒谷里,盻取番风信息。

漫惆怅、铜驼荒陌。

花落花开循环事,话春明、旧梦犹堪忆。

留息壤,禊筵侧。

形式:

南楼令.秋怀次韵

残叶下寒阶。秋风震旅怀。话莼鲈、空自低回。

莽莽神州兵气亘,听不得,泽鸿哀。夕照澹金台。

销沈几霸才。对霜天、尊酒悲来。

丛菊漫淹词客泪,偏多傍,战场开。

形式:

南楼令.宫苑三首,叠前韵(其一)

白露冷瑶阶。停琴别有怀。旧荣华、逝水难回。

自古蛾眉同见妒,邢与尹,一般哀。云雨梦荒台。

谁怜宋玉才。斗新妆、争宠频来。

学得楚腰人尽瘦,犹自惜,镜鸾开。

形式: